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82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83篇
体育   521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3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央视“赢在中国”:模仿创新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赢在中国”制片人王利芬不认为娱乐是唯一吸引观众的元素。她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娱乐民族,因此,她要做一档吸引她这样的不爱看现在那些娱乐节目的人的节目,希望触动社会的神经。  相似文献   
82.
一、博物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二、传播过程模式图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传播中的解读三、新时代条件下,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受众需求变化四、现代化博物馆展览适应观众需求的解读  相似文献   
83.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4.
曾鸿 《新闻知识》2006,(11):50-52
2006年6月,开播3周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全面改版。与此同时,在6月5日晚上19:00的《新闻联播》中,推出了两位被称为“熟悉而又陌生”的新主播:李梓萌和康辉。两张年轻的新面孔的出现,立即引来大批观众的关注,一时间,对于两位新人以及《新闻联播》节目的评价纷纷涌现,其中有一种观点尤为引人注目:即众多观众认为,《新闻联播》换播音员不如风格创新。事实上,尽管长期以来有着号称是极高的收视率,由于风格上的陈旧等诸多原因,《新闻联播》正在日益失去它的领土。且不说凤凰卫视这种境外传媒的冲击,就是在国土之内,众多的上星卫视在激烈的…  相似文献   
85.
期待已久的中央二套“CCTV2005经济大典”,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晚上21:00准时播出了。主持人马斌穿礼服、系领结、口袋塞手帕,盛装而出,先打趣观众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又自夸自己是“年度最帅的男人”。在讲到农村问题时,还拿出了玩具小麦和三个分别贴以“钱”、“书”、“药”字样的袋子,可谓花样不少;噱头不断。  相似文献   
86.
曾斌 《新闻记者》2006,(3):50-5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日广生于1995年,曾经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当年的一些文化学者由此断育:我国社会文化正从偏重教化发展到交流和信息共享,这一变化导致了谈话节目的兴盛并决定它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陈亮 《新闻实践》2006,(8):50-51
2006年,当《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之类的娱乐类节目被有的人津津乐道时,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文化类栏目悄悄地走入了观众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技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相似文献   
88.
图片新闻     
仲洁 《新闻实践》2006,(11):48-48
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指的是采编的电视新闻能以本地受众的意志为转移,切实表达其意图和生存状态,以吸引本地观众为传播的出发点。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土化新闻,二是新闻本土化。那么,当今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本土化运作,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趋势呢?  相似文献   
89.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作为与观众互动的一种手段,有奖收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不但文艺类、娱乐类、益智类节目中有,新闻类节目中也有。看电视剧中奖已是常事,很多电视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凡参与的观众,不论场内场外,运气好的都有可能获得一份奖品。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现场》,鹰潭电视台的《晚间播报》等都是正儿八经的新闻类栏目,也为收看并参与节目的观众设了奖。有奖收视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道风景。有奖收视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发明,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可以刺激观众的收视、参与兴趣,成为收视过程中的一个兴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