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教育   2082篇
科学研究   10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2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于时下网络文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它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其弊病也初露端倪。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地分析了网络文学的特性,并指出文学的发展光靠新的媒体作技术支撑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2.
人在网络的存在是基于现实的存在,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成为取代现实生活的力量。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不是虚幻的,同样必须要从现实社会出发来理解才有意义,从个体角度理解网络中人的自由只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混乱。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同现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最终它也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存在,它的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3.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04-105,F0003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有着传统教研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校内和校际间的合作,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自由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合作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在资源共享和智慧共享的同时共同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网络为校本教研实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4.
从经济学角度看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银行发展迅速,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网络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其基本发展模式为全方位发展模式和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5.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让更多优秀的微课作品走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目前微课作品已经进入了全国中小学,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于大学而言,微课却并不普及。随着当今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在线视频的特有形式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信息化时代的年轻人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可将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是新时代快节奏学习的发展与趋势。  相似文献   
96.
探讨和构建网络环境下课程导学一体化设计是当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技术的一个新课题,它既涉及教学的问题,又涉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环境下课程导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网络时代的、进行资源整合后一体化设计的课程导学模式,然后全面阐述了进行设计的原则及目标、具体设计的方法和采用此种设计进行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将传统行销学的方法照搬到互联网上作用甚微,因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有很大差异。在互联网上的行销应注重如何留住网友以及与网上消费者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98.
"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是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针。通过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摸索,初步探索了"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结果表明"雨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99.
对黑客入侵网络系统的方式与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旨在为网络安全性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并提出了安全性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0.
ZHOUN Tian-yuan;LI Yuan-xin;PENG Yao;WANG Hao;YU Qing-kun;YANG Chun-qi(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nxi, Liaoning, 117004,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