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7555篇
科学研究   430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418篇
综合类   319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8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游赏作为文化、美学现象,在明代以独立而丰富的形态拓展了游赏视域,形成从台阁到山林、从自然到世情、从古雅到平俗的走向;它构建了独特的品味型游赏方式,产生了以“趣”为中心的游赏情调,并广泛整合了多种游赏心态而成一体;标识着从古典理性主义到近代感性主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92.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相似文献   
93.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 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 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4.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可归为4种:自信型、矛盾型、从众型、悲观型,任何一种类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择业心理障碍,为此,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毕业生择业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5.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143-146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作用是学校和社会团体所不可替代的,家庭环境不同因素对子女心理、人格以及学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包括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并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子女发展。  相似文献   
96.
随着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的逐渐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本科和硕士专业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对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近几年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呈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7.
“愤”是司马迁心中一团压抑不住的情感烈焰,也是《史记》中一般挥之不去的浓烈情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倍感生命的苦涩。也因为有了它,司马迁对世态人情的认识更加透彻,对社会的批判更露锋芒。这就是“愤”所体现的真实含义与价值,也是我们研究司马迁愤世心态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98.
对于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一致的。张春兴教授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身的感受,认为自己重要,有价值而对自己接纳、喜欢。[1]也有表述为整体上个体对自己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是自己接受、自己尊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绘画理论,对冠绝当代、后世宗承的画家及其创作多有评述,这为探视古代画家的创作心态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古代画家"守其神,专其一"的心态修持,是儒释道文化集中影响的结果。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古代画家在儒释道文化相互融合的环境下,广泛汲取儒释道文化中有关心态修持的思想成果,从而为绘画心态的修持以及理想境界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屈原放逐而作《天问》,柳宗元遭贬而和《天对》,从《天问》的叩问到《天对》的作答,柳宗元与屈原在相似的斥逐远荒的贬谪境地中,用"问对体"表现了各自的心灵震荡与强烈的生命体验,体现出二人同中有异的贬谪心态与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