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铁本项目"在全国影响广泛。加快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发展经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廉政建设为载体,着眼于制度和机制的改革,着手于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着力于作风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政府竞争力,实现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围绕道德的普遍客观性问题,当代西方哲学家们的各种不同观点引发了当代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在反实在论的论战。论战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普遍客观的道德原则?如何解释当代西方的道德现状?虽然实在论观点拥有广大的支持者,但反实在论的看法同样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赞同者。综合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一种“无道德的”伦理学正在西方兴起。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们学习《黄河魂》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四个小组长每人组织三个同学共同熟悉课文然后朗读。预习开始了,我对大家说:“咱们先自已读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上记号,然后再思考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题目,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好!”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起汇报交流刚才的自学情况了。我问:“课文中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吗?”“这两个字读什么?”同桌晓艺用手指了指课本问。“萦(yíng)和顷(qǐng)。”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我特意看了看仲庭。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不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敞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剧烈。在人文学科领域。西方现当代思想理论的大量引介,对旧有的社会所史学支配下的研究格局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并逐渐融入到新一代学者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背景之中。作为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最早的译介者,叶舒宪在其研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应考虑如下因素;加速实现工业化是第一位的,为此政府要在培育市场、完善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高人口素质、防止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五个方面发挥作用。其次,政府要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最后,政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中特有的功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促进共同富裕。同时,还要克服市场缺陷。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哲学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近40年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分析哲学的介绍更为全面;对分析哲学的重新关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翻译上,而是开始注重对学术思想之间理论联系的分析以及对所提出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开展与国际分析哲学界的交往和交流;开始注重把分析哲学的方法运用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中国分析哲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历史路径、视角路径、问题路径和方法路径,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专名与摹状词的社会意义之理解、对规范性的高度重视和捍卫自然主义的立场、对信念和行动的强概念论以及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新解释等等。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二是分析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构成了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这种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看到知识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如何与人类的价值发生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启发。"德性所知"、"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模式是从德性出发讨论认识问题。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理解为由德性和心性所生发出来的对特殊事物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知识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只有在对人类灵魂的普遍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价值。如果必须放弃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证明的真信念这个定义,我们更需要论证知识定义中除了得到证明和真理之外还应当包含的更多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在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其次还要考虑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我们不再否定知识构成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这些主观因素在多少程度上会最终进入客观的领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语言哲学家们日益关注语言与价值的关系,而类似命题态度这样的意向和我们语言中话语的其他属性则在价值中得到了模糊或清晰的表达.那么,语言是如何与价值相关的?我们如今为什么要关心这种关系?研究表明,语言自身的系统、规则以及语言之外的民族、政治、社会制度等等的作用,使得语言具有了价值内容,也使得语言使用者获得了语言表达式的价值承诺.语言具有意义决定了与社会中的价值相关的行为方式.当我们考虑到语言中的价值,我们就是要寻求我们的言语行为对语言意义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