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0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教育   984篇
科学研究   977篇
体育   4845篇
综合类   1475篇
信息传播   43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目标、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显稚嫩,其突出表现是学科知识缺乏独立性。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沿着目标→困境→出路的逻辑线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主要观点:1)特色鲜明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该目标达成所倚赖之原动力是实践内容的相对独立;2)边界模糊是阻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保持特色鲜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致因;3)反求诸己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打破边界模糊困境、实现特色鲜明目标的出路。如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方能因获得独立性而有成长壮大之可能,才有希望摆脱学科依附阴影,乃至问鼎显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可宥性事由源于英美刑事诉讼中的可抗辩事由,与正当化事由联袂构成行为出罪理论的基石。与正当化事由不同,可宥性事由已经僭越了法定的行为正当化条件,行为的违法性首先被肯定,只是在责任归属上寻求宽恕性处理。引入可宥性事由,可丰富体育竞赛行为入罪和出罪的相关内容,便于司法统一判定。分析认为,体育竞赛行为可宥性事由成立,要满足体育赛事本身具有合法性和正规性、主体仅针对运动员、行为局限于体育竞赛行为、违法目的“单纯”性、行为以“反规则”为前提等条件。入罪和出罪的类型化有利于定罪和量刑的规范化,分别对竞技伤害行为、滥用兴奋剂行为、假球等竞赛舞弊行为适用可宥性事由予以出罪抑或减轻处罚的情形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体育竞赛运动员可宥性事由行为入罪不能忽视运动员自由保障的理念,且尽量避免选择性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演进视角对日本足球归化运动员进行研究,将归化演进历程分为业余足球主导期、职业足球改革探索期、职业足球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归化运作逻辑体现:以技术足球理念为基准,合理实施归化行为;以填补位置短板为目的,提高国家队竞技水平;以保障职业角色转换为举措,营造良性发展氛围;以规避资源挤占矛盾为导向,逐步改变归化价值取向。启示:我国应厘清主体责任和发展理念,做好归化顶层设计;正视国家归化需求,消解文化融合与社会认同障碍;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扩大归化行为示范效应;把握足球运动规律,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武术仍未能很好地进入校园,其原因何在,如何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现代化和国际化当中寻求启发,成为紧迫论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对学校武术历史、现状的反思和日韩武技现代化的启示,对我国学校武术的根本问题和根本方略做出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赋予它的文化使命,日韩武技现代化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将传统意义上的搏杀武技改造为一项现代文明搏击项目,该项目需满足几个趋势保证安全文明化、保持技击本质性、具有游戏趣味性、彰显民族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武术以太极推手形式进入校园的提案。  相似文献   
5.
为给深陷困境的传统武术技艺提供突破路径,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在与球类运动、西方武技、日本武道等运动进行对比并深入剖析自身特色基础上,从4方面解析了中华传统武术技艺当代传承发展的具体方略(1)夯实基础,稳固根脉,紧扣最根本的技击本质而传承发展;(2)尽快实现现代转型,完成文明化跨越,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3)提炼自身特色,紧紧把握“以武会友”,开辟人类武技文明化技艺交流的新方向;(4)进军学校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精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挖掘文化内涵,实施深度传播,提升国际认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武术的深度传播具有彰显“中国精神”、呈现“中国智慧”的意义指向,应坚持文化主体性这一核心,抓住传播与传承两个重点,做好从国际传播走向全球传播、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从分散传播走向主体互动传播三个转换,重视转换性话语、解释性话语、修复性话语、历史性话语四大话语体系的构建。在具体的传播路径上,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路,积极打造合理阐释的讲述模式,但不应全盘否定强制性阐释模式,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更要“走进去”,从“主动去做”转变为“自动去做”,实现中国武术的深度传播。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信仰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武术技艺、文化的实践以及精神追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学研究方法等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信仰内容、消解过程、危机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是构成中国人身体领域中的信仰,这一信仰在近一个世纪里渐渐出现了危机,信仰的危机才是中华武术发展没落的根源。结论认为:要拯救传统武术,必先拯救传统武术的信仰,即恢复民众对传统武术的珍爱。无疑,对中华武术的文化自尊、自信是恢复信仰的思想认知前提;重新找回没落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是恢复信仰的核心任务;潜心务实、拒绝虚假繁荣,回归传统武术本然才是传统武术人文精神重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治疆方略为指引,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审视新疆武术文化缺乏文化自信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危机导致新疆武术文化缺乏文化共识,国民教育动力不足导致文化流失,传承缺失致使文化焦虑,新疆武术文化的发展应唤醒武术文化的“根”与“魂”,增强新疆武术文化凝聚力彰显文化自信,沿袭传承,加强保护,袭承明舍促使新疆武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磊  雍明 《体育科研》2019,(1):51-56
基于竞技体育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的价值进行研究。建设中国体育智库对内是竞技体育发展内在需求,推动竞技体育创新发展;对外有利于引导公民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促进体育决策科学化,提升体育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研究发现,现阶段体育智库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缺乏独立性、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缺乏核心人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体育智库价值作用的发挥。结合我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学术资源、提高成果转化率,多样化渠道吸纳体育智库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