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881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16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大电流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RLC串联电路放电过程的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分析,研究了它的零输入响应,讨论了在振荡放电过程中产生脉冲大电流的现象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教育方法三次大革命(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母。中国普及高等教育不存在技术难题。我国实现人类教育方法第三次大革命,普及高等教育,需解决高等教育内涵界定、学位教育目标雷同、学科组织重建、大学连锁管理、政府投资方式转变、电化教育方法错位、教师社会所有、学校组织形式、知识产权尺度、建立考试院统一考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时代之课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科学地把握“人”;高校德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宗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审美命题与范畴,而且也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在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  相似文献   
6.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7.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伐交”为主的“不战”战略思想和唯“战道”是从的“善战”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历史传统与诗人活动的地域空间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和叠合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有直观讲授、隐性融合、实践调研三种教学路径。直观讲授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论内容做深刻的分析阐述,隐性融合是将爱国主义传统有机融入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实践调研的教学路径包括带领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知耻、有耻既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特殊价值。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涵育和整合作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要培养确立"认知上科学"、"情感上乐观"、"意向上进取"的现代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