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现代德育理念。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高校德育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效性。章分析了目前德育中人本精神缺失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对“人”的曲解和德育过程中以传统的“三要素”作为德育实践的误区,从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作者认为,有必要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和践行其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德育环境资源为客体的德育过程“两要素”观点,以此形成完整的主客体关系的德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 ,必须认真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 ,发掘创造潜能。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 ,完善人的人格。高校德育不是制约人、约束人、控制人 ,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高校德育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高校德育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尊重和肯定 ,人是最大资源 ,最大财富 ,最高价值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 ;它是一种思…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功能;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要正确定位李萍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问题,高校德育是不可忽视的领域,而高校德育如何定位,又是回应时代挑战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德育在教育中的定位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定位问题的争论,焦点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过去有人认为“德”是高于“智”的;现在...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如何正确定位,是落实德育首位的关键,又是回应时代挑战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新时期高校德育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只有在全面理解“三个面向”对高校德育的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德育的正确定位,才可能逐步推进德育科学化的进程,才可能在新时代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林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237-237,239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全球化,使得高校德育教学发展趋势明显具有了包容性,紧迫性,先进性.创新性等新特点。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深刻把握住高校德育在新世纪发展趋势的新特点,切实增强高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使之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德育定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问题,高校德育是不可忽视的领地,而高校德育如何定位,又是回应时代挑战的一个基本认识和基本理论问题。 一、德育在教育中的定位 过去有些人认为“德”与“智”是对立的、矛盾的,倾向“德”高于“智”的呼声较高。现在又有另一种倾向:“德”是空的,“智”是实的,“智”是高于“德”的。因此,要做好德育工作,需要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德育在教育中的位置。 商品经济曾给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德育以极大震动,市场经济理论的明确提出再次把这种表层的震动引入深层的思考。当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两种认识干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实效性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引导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归思想教育本质而做出的时代回应,对高校思想教育实践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要增强实效性,需从六个方面入手来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三助”工作的开展是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措施。助教工作可以推进德育工作的导师责任制;助研工作能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风和求实的学术品质,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助管工作则培养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确立研究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宗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如何强化德育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解决当代德育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我们应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精髓以促进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林纾的《修身讲义》自1916年出版,迄今整好一百周年,其内容涵盖了爱国强国、读书立志、孝亲爱人、克己修行等诸多方面,从中体现了林纾教育兴国、学贵创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平易近人、生动有趣、注重联系实际、生发创新的教学特色,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遗存下来"重教尊师"、培养"成人"、重视"德教"、"以学论教"、教师模范等优秀教育传统.教育创新必须以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批判、剔除其糟粕,继承、弘扬其精华,并对之进行超越.同时,还要有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分析计算机通识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文章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通识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探析与优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阶段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处于不断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时期,具有其表现特点和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优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科技与创新的教育实践改革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从地方高等院校的特点出发,探索地方院校科技与创新教育实践内容以及实践改革思路,并提出科技与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以什么样的人才理念、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方式来认识人才、培养人才,创造一个适应人才全面发展的环境,是高等教育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建设,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高校德育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