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e-portfolio的学生评价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档案袋(Portfolio)及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评价法,深入分析了利用e-Portfolio进行学生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套基于e-portfolio的学生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评优评先是高校的常规总结性工作之一,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奖励性的荣誉,它能够鼓励先进、带动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如何科学、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优工作,如何使评优依据科学化是学生事务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研究的问题.笔者就量化考核对高校评优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试图手求一种较为科学的评优方法.  相似文献   
3.
袁孟宁 《青海科技》2000,7(2):36-38
通过对ISO9000族标准基本轮廓的描述和对其中ISO9002与ISO10012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二者对计量的要求,国家近年来对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分析,提出了计量确认体系和质量认系认证。  相似文献   
4.
按刑法规定,根据数量型犯罪结果的数量与处刑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将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处刑量化实践,提出对处刑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的模型,确立量刑基准,以准确计算被告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的数量,限制法官自由裁量的自由度,从而减少司法实践中的量刑误差。  相似文献   
5.
健美专项课考核评价量化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四川体育科学》2004,(3):147-148,150
通过对符合学生自身个性素质的健美专项考核评价量化标准的研究,分析健美专项考核评价量化标准实施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和主体。认为健美专项考核评价量化标准可有效避免用同一定量负荷考核标准评价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建议用负荷与体重的比值作为健美专项课专项考核评价量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提高能效和燃料转换效率是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一部分。过去二十年,很多研究显示这两方面带来气候变化以外的好处,多半介于这些政策方案实施成本的30%到超过100%。国际上,政策制定者对于分析能效政策和燃料转换效率政策同时纳入对温室气体和非温室气体两方面影响的探讨愈来愈感兴趣。欧盟、美国与日本已开发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方法。通常,协同效益的定量工作可分为三类:(1)协同效益模型;(2)事前的政策评估方法;(3)由学者建立的框架,意在改善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协同效益应用到更多的地区和政策方案上。 表ES-1将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做了摘要。  相似文献   
7.
数字水印技术是解决多媒体数字产品版权保护与信息完整性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盲数字水印算法,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和矩阵奇异值本身的特性,将Arnold变换后的水印信息量化地嵌入到原始图像小波低频子带分块奇异值分解后的向量中。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在问卷调查时,为获取更详细信息,收集的数据一般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如何时混合型数据的加以处理,建立适当模型,是问卷调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某校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考查,说明采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进行模型拟合的效果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舍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9.
10.
ABSTRACT

Drawing upon recent theorising of numbers and data, and applications to schooling, this paper reveals how tensions between more accountability-oriented logics, and more contextually-situated conceptions of engagement with data, played out in one school in a regional community in northern Queensland, Australia.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work and learning we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more reductive processes of quantification to account for teachers’ practices, teachers also sought to draw upon the attention to numeric markers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o foster more substantive teacher learning for student learning. These tensions were expressed in relation to: efforts to foster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collection of evidence via ‘short-term data cycles’; engagement in various ‘data conversations’ with senior members of staff, and coaching by more experienced teachers, and; broader teacher learning initiatives focused on enhancing outcomes for specified groups of students identified as able to perform at higher levels of attainment. The research cautions that such practices present a quandary; even as broader processes of quantification of education may stimulate instances of more ongoing, substantive teacher learning for student learning, more performative applications of these numbers and data mitigate against the educative potential of such practices, and substantive learning for all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