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本建筑理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历史悠久,通过对人本建筑思想产生的过程,强调建筑设计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社会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提出了住区环境中绿化、道路、水景、小品及铺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诊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英国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发展较晚。1913年,伦敦教育行政部门做了第一个教育心理工作者的任命;1927年,伦敦成立了英国第一个儿童心理指导诊所;1932年,第一所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办的专门教育社会适应不良儿童的学校在莱斯特(Leicester)开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全英国仅有22个儿  相似文献   
4.
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实践需求的问题。在全面分析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师资的需求、特殊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的现实以及特殊教育专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建议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以培养发展障碍儿童师资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机构自身建设,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已在我国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今天我们在看到随班就读学生人数上升、普通学校教师接纳程度提高这些成绩之余,依然在为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倍感忧虑。一些随班就读学生、特别是智力障碍等有认知障碍的学生在普通班级学习着远超自己认知水平的课程,在课堂上较少得到教师的关注、或者只能得到教师偶尔的关注。尽管在有些地区,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每日30分钟或者更长些时间的个别辅导。但短时间的个别辅导与这些学生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较  相似文献   
6.
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安置的主体形式,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的保障.本研究采用自编个别化教育计划检核表,对上海市九年级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内容进行检核.研究发现: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存在计划间不连续、学习基础的制定过于简单、长短期目标缺乏联系、目标达成情况差等问题.文章还就如何提高个别化教育计划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需要理解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目标,建构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此外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的支持保障体系须是正义的。随着政府加大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投入以及普通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会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陷入了负担重、制定与实施难而收效却不确定的困境.IEP困境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IEP自身的因素,也有管理者、教师等执行者的因素.由于IEP的功能重要且没有其他形式可以替代,所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依然需要IEP.为提高IEP的成效,建议调整与改革IEP的相关规定,减轻制定IEP的负担,转变管理者的评价取向,提高教师、家长等制定与实施IEP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陆的随班就读工作已经开展20余年了,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在特殊学校的人数.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虽然提高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普通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但在很多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整体质量仍不理想,甚至令人堪忧.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做了一些努力,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随班就读工作的局面.可以说,随班就读工作已经成为特殊教育领域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的课程建设是成功的融合教育的关键。随班就读课程主要分为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和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置的课程。不管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程度如何,都应把普通教育课程作为随班就读课程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