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这次研讨会,主要就“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性质、功能,主线,主要理论内容,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原理”课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在讨论中大家谈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当讲到“原理”课,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门课的拼盘,或者是“三合一”,担心开设“原理”课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会者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原理”课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的理解和认识;也反映了人们对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存在着某种疑虑。  相似文献   
2.
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占何种地位?起着何种作用?这个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解,因而成为近年来哲学界的热门课题,人的理论视线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的论争中所形成的各种观点.在我们看来,可分为三类:第一是主张以自然物质为理论出发点的理解,我们姑称之为自然唯物主义的理解;第二是以人的主体意识及其活动为出发点的理解,持有类似于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张,我们姑称之为“主体主义”的理解。它们实质上是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然而并不承认自己是人本主义。所以我们不称其为“人本主义的理解”,而称其为“主体主义的理解”。第三则是以作为客观的物质活动的实践为出发点的理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研究》作为专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服务的刊物,创刊40年来,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相同的命运。50年代,她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79年复刊以后,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40年来的风风雨雨中,《教学与研究》作为我们高校理论课教师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们释疑、解惑,经常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讨重大的现实问题,有益于我们在纷纭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同时也是我们交流教学经验、发表自己理论见解的园地。作为理论课教师,我们十分珍爱自己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最近,《马克思主义原理》编写组就该书的修订问题召开了研讨会。现将会上提出的修改构想发表于此。该书编写组欢迎同志们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