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456篇
科学研究   57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33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6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就在齐齐哈尔市区东南32千米处。家乡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秋则特别凉爽,富庶的东北平原养育了家乡人。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越秀区小北路一带,因越来越多的非洲裔人士在此工作生活,被称为广州的"巧克力"城,不仅引来国内外媒体报道关注,还吸引各国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前来调查,从跨文化适应、全球化流动、移民治理等不同维度对这片"族裔飞地"(ethnic enclave)展开研究,但对这些在华外籍移民的传播学研究却相对缺乏。对于生活在广州的非洲裔人士来说,身体健康是实现"中国  相似文献   
3.
田螺钓鲤鱼     
剑眸 《钓鱼》2003,(18)
在我们那地方,从未听说过,更没有看见过谁用田螺钓过鲤鱼。前不久,我却在我们县的旅游风景区——洋渡河拉达庄河段看见别人钓得一条大鲤鱼,我也亲自用田螺钓得了几条鲤鱼,被钓友们传为佳话。6月7日是星期六,我去洋渡河钓鱼。因为去迟了一点,好的钓位都被钓友们占去了。我只好沿河岸往下走去找新钓位。走到拉达庄前见有一个水湾,水面不大,我就在那里选一块小平地做钓位,用8支海竿配炸弹钩组,挂自己做的玉米粉素饵,投到我认为是最好的钓点里等鱼上钩。谁知钓了两个多钟头都没有鱼来咬钩。直到下午两点才钓到两条小鲫鱼,于是我决定另选钓位。我…  相似文献   
4.
5.
提示:以上美食法需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最好形成饮食习惯,而这不具备立竿见影的功效,且不可寄予过高期望,以至半途而废。与此同时,还不要放弃网球锻炼,双管齐下美腿才会百分百制胜噢。  相似文献   
6.
朋友得子,众友前去祝贺,席间问起大名,朋友不无得意地说:“××××”,既有爷爷的姓,也有外公的姓,后面加上本名。不是双姓硬拉成双姓,叫起来实在别扭,有人便开玩笑说何不将他奶奶和外婆的姓也挂上? 这般就觉别扭了,若再挂上亲戚六眷的姓那将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位朋友断  相似文献   
7.
8.
九州公会     
  相似文献   
9.
月平 《新闻导刊》2007,(3):52-52
1月13日,重庆某报第11版半版登《重钢工人那段燃烧岁月》,对即将实施环保搬迁的重庆钢铁公司作追述性报道,很有意义。但其中一些叙述不符合历史真实,有杜撰之嫌。  相似文献   
10.
华子剑 《新闻记者》2002,(11):40-40
新 闻界不久前传出的两则消息荡起涟漪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原总编辑范敬宜 ,双双被请进我国两座最高学府 ,分别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请注意 ,院长的前面没有“荣誉”或“名誉”之类的头衔。邵华泽、范敬宜成为新闻学院的“当家人”当之无愧。这不能说与他们的社会声望无关 ,但社会声望并非仅仅来自他们曾经担任的职务 ,更多缘于他们在新闻事业乃至其他领域的建树 ,包括理论上的贡献。两所新闻传播学院都有志向国际水准迈进 ,并不需要高官显要来“撑门面”,而需要专家学者来“掌门” ,邵华泽、范敬宜正是有着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