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洪 《高等理科教育》2004,(Z1):263-265
在基地班试行双语教学是我系全面推行双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古生态学作为一门既传统又富于活力的学科,其囊括知识之广也是古生物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在开设课程时需要针对学生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基于授课对象为基地班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因而在教学中既要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近6个月的调研及国内外资料收集,编写了40余万字的英文教材,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全面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英文字幕,英文讲解,而且对考试方式也作了大胆革新,通过上述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双语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大学地质院系如何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设集实习、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野外实训基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做到多学科共享和校企共建,并在合作双赢模式下共同开发,"西北大学秦岭综合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要求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将《纲要》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各级科协作为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这是在新形势下承担的由党委政府直接赋予的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型、创新型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与一般大众型、适应型人才培养有明显不同,更注重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属于"精英型"教育模式。所以,要给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以期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学科的前沿,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下,针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的内容单调、过程呆板、缺乏师生交流等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弊端,基于地质学学科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目的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实现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设计性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将科学研究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实现优势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完美有机结合,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本文初步讨论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理念以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与一般大众型、适应型人才培养有明显不同,把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本科、研究生的全过程,属于"精英型"教育模式。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从本科生抓起,通过导师制和创新基金研究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硕士阶段稳定研究方向,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博士阶段则发挥整个学科群的指导作用,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当代地球科学的迅猛发展,21世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地学界更需要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是当前地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对当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七秩奋斗 成绩斐然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建系70年来,伴随祖国的艰难复兴、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历经的不断开拓奋进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地质学系通过几代西大地质人的奋斗,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地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