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信息对教师把握授课节奏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采集学生课堂行为数据实现师生互动的辅助教学方法,为教师掌握上课节奏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时采集学生课上表现的数据,并利用智能算法进行行为分类和识别处理,从而获得学生活跃度、动作一致性等数据,向教师实时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特征数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授课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通过协同创新培养、线上线下结合,引入了阿里云专家共建课程,上线了"DIY智慧小屋—带你玩转物联网"MOOC等,并以丰富的阿里云工程引导学生将构建物联网应用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完成整个物联网系统的闭环控制,快速建立物联网应用的原型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又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的基础,"数字系统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与学生关注的重点课程之一。但是,从传统教学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及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近些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进行了"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与交叉,如将口袋实验室的概念引入教学等,使学生对于设计方法及设计思维的学习与理解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总结了能较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及定向创新能力的5个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授课与自主实验过程进行有机整合,促进了"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系统”课程是浙江大学信息电子相关专业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涵盖了数字逻辑设计和数字电路实现等内容。通过调研多所国内外高校的“数字系统”课程教学情况,总结了相关的教学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内容。在“数字系统”课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法,以及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了贯穿式教学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等改革创新内容,以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为不同教学环境提供可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为基础,进行学生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介绍了"1+1+6"的三层次贯穿架构后,重点讨论了用于实践能力贯穿式培养的主要课程及培养方法,基于统一的支撑硬件平台,通过每学期环环相扣的课程大作业设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每门课程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及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探讨了将这一培养方案用于自动化和生物医药工程两个专业的思路。这种贯穿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及微电子工程等专业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深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改革。在梳理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新设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对3个专业、17门核心课程进行了内涵优化的改革。通过对10余所国内外高校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相应知识单元的调研,结合核心课程的基础与特色,优化课程内涵。核心课程内涵优化的调研措施与改革成果,对其他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治国 《大观周刊》2012,(27):186-187
由于教育迅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见过不少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因受到挫折而产生了一些心理矛盾.因一时又无法妥善解决.进而出现了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不能愉快地去学习和生活.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和学生能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会避免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