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从有效评估入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评估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李玉顺教授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分析和评估,以及结合2010年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和教育信息化评估内容的分析,提出要从三个层次进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1)建设层面,即要掌握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情况,评价当初投人巨资建设数字化校园取得的成果如何,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底,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学术讲座、学校代表发言、区域代表发言、新媒体技术展示等活动。本着团聚、分享、合作、互动的精神,本次会议在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地区信息化骨干力量、企业人员等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围绕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评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为全国中小学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必备的高阶能力之一,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文章对基于计算机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评估的典型研究与项目进行回顾,从评估框架、工具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影响评估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后续评估工作改进提供参考:(1)遵循“理论突围—应用牵引—数据循证”的评估思路;(2)基于“聚焦个体—精进小组”的视角丰富评估信息;(3)坚持“适度协作支架—平衡同伴影响”的原则设计评估工具;(4)面向“智能采集—精准分类”实现丰富协作情境下多模态数据的自动化编码;(5)纳入“语境、时序、语义、社会文化等因素”自动分析会话数据质性特征;(6)结合“多维—交互”特征探索新的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宗旨,践行全面发展评价观基于学生全学习过程数据,为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过程行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研究以协作问题解决能力为评估对象,探索信息技术创新评估工具的实践路径。在“评估三角”理论的指导下,首先从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多维-交互”的本质出发构建三维能力评估框架;其次,依托PSAA平台设计和开发基于过程数据流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自动化评估系统,实现集触发行为、采集行为、编码行为、推断能力和报告结果于一体的评估流程,并设计了对过程行为数据特别是会话内容质性特征的自动编码模型;最后,以B市140名初中生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该评估系统的有效性、有用性和易用性。未来还需不断融合新理论和新技术改进和创新测评方法和工具,助推面向学生过程表现的核心素养评估的落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