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理念的分类、生成及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念的分类、生成和运行是大学理念的基本问题。大学理念可分类为一般的大学理念和特殊的大学理念,前者体现共性,后者体现个性;大学理念生成实质上是国家、市场、大学、个人四方博弈的结果;大学理念运行需要依靠观念认同、制度建设、经验重构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独立体系研究为我国高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构建高职独立体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发现:构建高职教育独立体系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已有研究对改革的合法性论证不足,在引进国际经验时缺乏批判和审慎精神,改革的实践设计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是否相同的争论由来已久,未有共识。从理想类型的视角看,两者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服务基层一线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可把两者视为同类。但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利益与观念、社会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宜将两者分类管理和发展。换言之,“理论上划归同类,实践上分而治之”是更务实的管理和发展方式。针对两类高校的发展困境,应用型本科要侧重从“知识型”办学转向“技术型”办学,职业本科则侧重从“技术型”办学转向“知识型”办学,并强化“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方泽强 《职教论坛》2023,(10):16-23
我国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目标,技能型社会是指技能在职业选择和社会分层中起重要作用,技能和技能人才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建构且得到政府和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形态。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学历型社会而非技能型社会;从现实中看,技能型社会是对学历型社会的补充而非取代。两种社会形态协调发展,但学历型社会仍占优势地位。建设技能型社会,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和社会是相关主体,承担相应角色和职能,缺一不可,切勿畸重畸轻。在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质地位、推动办学体制机制新突破、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学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学科外在建制迄今已有20多年了,但是,关于高等教育学在学科内在学理上究竟是否一门学科的争论悬而未决,这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方向。因为在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是按学科路径发展,还是按非学科路径发展?这些都是亟需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学科标准视角探讨高等教育研究在学科内在学理上是否一门学科,其次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正>李雄鹰,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戴向阳,云南师范大学世纪金源学校校长,高级教师高富英,昆明市第一中学书记,高级教师欧颖,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黄艳妮,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2级教育硕士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庸才也不少!与此相关的教育质量话题此起彼伏、倍受关注,教育行业饱受诟病。"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高不成,低不就"、"空谈理论,实践不力"等论断充斥媒体新闻,成为抨击学校教育质量的日常用语。静心想想,教育大计,众生关切,也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学科面临“危机”成为近些年热议的学术话题。然而,从建制和理智层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学建制“危机”其实并不存在。个别高校对学位点和研究机构的调整是一种正常的改革行为,并未有充分证据说明在全国范围内该学科的建制出现全局性崩溃;理智“危机”也并不存在,持“危机说”者实则是对高等教育学抱有非合理的“自然科学化”固念。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经验来看,自然科学化并非解决人文社会学科所谓理智“危机”的“灵丹妙药”,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有所区别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特点是其正常属性而非理智“危机”。故而,与其说高等教育学学科面临“危机”是一种事实判断,毋宁说是一种警示象征和推动学科再发展的话语策略。面向未来发展,高等教育学应着力于回归知识本义、聚焦中微观研究、推进技术学建设、发展特殊性理论以及构建完整学科力量,谋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科职教课程方案开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开发逻辑上,本科职教课程方案应遵循职业本位课程逻辑,而非学科知识本位课程逻辑;在文本结构上,本科职教课程方案既要有大学课程方案共有的文本要素,更要有体现职教自身特质的文本要素。关键点是文本必须遵循职业本位课程模式而形成;在行动策略上,本科职业院校开发课程方案可自主选择沿用、改造、重构三种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有着显著的资源融合优势,但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地性质模糊、利益相关主体沟通不畅、管理脉络不清及两地管理成本较高等,影响了基地功能发挥,就此文章提出了明确基地定位、强化利益共享、完善民主决策、简化管理结构及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等改革建议.对于此,将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基地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此定位很大程度上是在特殊情境下生成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高职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都是技术型本科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实质相同而称谓相异,这与我国教育发展背景有关.民办本科院校应明确定位于高职本科,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因子”建设,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