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课题提出笔者于2007年4月中旬在无锡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培训会》上,代表苏州市开设了一节《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内容的公开展示课,课题是"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作为有机化学一个典型物质的性质新授课,一般的习惯套路是"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夏琴  杨砚宁  毛明 《化学教学》2016,(10):39-41
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利用紫甘蓝汁稀释液作指示剂、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气体,由手持pH计的“断点式”检测,继而改用pH数字传感器“连续式”检测干冰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通过观察混合液酸碱度和紫甘蓝汁的色差变化,从定性、定量和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实验方法严谨,实验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实验只用试管间断性检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杨砚宁 《化学教与学》2011,(8):59-61,86
本文分析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课程标准与课堂实施的脱节现象,论述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通过亲身实践探索了课堂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以及高效课堂实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黑枸杞水的颜色差异引入课题,设计了7个与之相关的系列探究实验.这些探究实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夏特列原理等化学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借助CER理论模型,以废水中氨氮去除为真实情境,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能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分析推理获得与论断匹配的证据,形成“证据—推理—论断”的化学学科解释表达范式,提高学生的学科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区初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比赛中,发现了参赛教师存在的学科知识、实验技能、板书写画、课堂调控、教学语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客观描述了参赛教师的感想和体会;并提出了中肯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杨砚宁 《化学教学》2004,(9):29-30,32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从而树立课程是为提供学生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俗话说:教学相长。新时代的教师应放下架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相互启发,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实验探究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课后检测等方面的对比,探讨了基础学生实验课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对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