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被政策领导压迫,中被舆论家长乱扯,下被学生无情折磨,做班主任就注定了水深火热、‘前途无亮'".这或许是造成班主任工作困境,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2.
工作计划,是一个班主任理念的体现,也是具体开展班级工作的纲领。可是,很多班主任往往制订工作计划时雄心壮志,具体落实时要么将计划抛却旁地,要么实施起来寸步难行。原因何在?无他,少了些统筹,脱离了实际而已。笔者以为,一个好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是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班级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形成之后,班主任就可以着手班级建设了。成立优势互补的学生小组很多老师一提班级建设就想到立班规、建班委,其实班级建设的第一步不应该是班委或者班级制度建设,而是思考怎样的班级生态才更适合孩子们成长。通常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然后辅以班规班纪。班主任在塔尖,班长、  相似文献   
4.
<正>【本期话题】"高危"警报校长被视为职务犯罪高危人群,倒逼教育体制改革【话题背景】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孩子送进名校。因此,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也就成为众多家长追逐的对象。北京市西城区检察  相似文献   
5.
评语往往被定义为“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综合印象的评定语”,这样就将学生评语功能单一化,仅仅作为结果性的评定。对学校而言,教育没有终结;对学生个体而言,成长没有终结。为此,我尝试让学生评语从“单色”的狭隘中脱离出来,还原评语的“多彩”本质。如此,让学生评语服务于学生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培育了土壤。  相似文献   
6.
梅洪建 《教育》2012,(27):5
《教育》旬刊2012年8月第24期对"校长陪餐"作了重点报道,虽然颇有些人赞赏这种制度,但在笔者看来,校长陪餐是会赔掉很多东西的。首先,赔掉的是学校的办事能力。学校既然有那么多工夫陪餐,为什么不把供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供餐之前就解决掉呢?如果把问题在源头解决了,还需要陪餐吗?其次,  相似文献   
7.
正"三好学生"评选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问题,在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这种评选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公,家长就会不满。通常来说,"三好学生"的评选都比较注重一段时间的终结行为,而不是过程性的评价,所以,家长和学生自然会有不同意见,实属众口难调。为规避这些,我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中,采取的就是过程性评价,让"三好学生"自动生成。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一、"三好学生"的品质设定通常的"三好学生"其实是"一好学生",成绩一项通常会成为评判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指向,它是否系统、明确,关系到班主任专业化是否具有方向性。另外,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培养的基础,缺少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的清晰认识,容易导致班主任专业培训的各种问题和局限。随着对班主任专业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已经开始探讨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但是,纵观已有研究,有关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的探讨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由于对班主任工作缺乏深刻认识,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缺少班主任工作特色。在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其中像职业道德、科学知识、身心状态、教育科研等专业能力是一般任课教师也必须具备的,并非班主任特有,其特有素质应是班级管理而非育人。第二,对班主任特有专业素质的认识还很笼统,不够具体和明确。这一期,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梅洪建 《师道》2011,(4):49-50
心态浮躁,一切都随之快餐化,教育已然在列,且似乎愈演愈烈。于是"在目前这种情势下,没有谁是‘无辜’的,谁都在为‘应试教育’的灾难添砖加瓦",而学生在家长的期望和老师的目标构成的网中成了最可怜的小昆虫。张文质先生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无疑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10.
依稀记得,有一名班主任在介绍自己班级时得意洋洋地说:"我们班,就是课间也是‘这里一片静悄悄’。"这正常吗?如果让所谓的秩序追求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天性,这哪里是教育?!班级,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家园。孩子,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诚然,班主任的本位应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动力。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是在把握班主任工作本位基础上,还原教书育人本质的精彩呈现。"有许多班主任在忙忙碌碌的管理中,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而只会颐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