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教育增值为评价理念,采用NSSE-China为调查工具,通过对在校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分析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学生写、教师批"的教学方式效率较低,因此提出了学生自改作文的教学方式,证明效果确实显著,在很多学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自改作文也有弊端,就是学生自己修改有些时候不容易看出毛病来,因为学生本身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所以提出了学生互改作文的方式。互改作文使得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讨论,接触到的写作知识是多方面的,更有利于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元研究是学科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理论自省研究。以教学理论为对象进行逻辑形式的元分析或元研究都属于教学理论元研究的范畴。元研究能够为教学理论“是什么”建构应然图景,为强化教学理论的实践性指明深耕方向,为实现教学理论的本体承诺提供自省方式。教学理论元研究贡献了审视教学理论和教学的思维工具,蕴藏着研究者对教学理论的自觉反思和终极诉求。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教学理论元研究主要聚焦教学理论的性质与要素、教学理论的应用检验与反思批判两个范畴。国内已有元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教学理论引介和本土化、发展历程、方法论、存在问题及理论与实践关系五个范畴。  相似文献   
4.
以教育增值为评价理念,采用NSSE—China为调查工具,通过对在校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分析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有效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我们在关注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及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往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所构成的课堂文化,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课堂文化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本文在分析有效教学及有效教学的课堂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进而分析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建构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德育在归因争论上呈现出责任泛化的尴尬现实,对病理本体之教育进行原点审视,有助于打破这种尴尬找到症结所在。人们在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同时,往往将教学缩水为纯粹的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遗忘了教学本身所承载的道德承诺——善和美的教学。回归教学的道德使命是善的必然诉求,维护个体的主体性、相互付出努力和回归本真是教学道德性得到确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七要素”教学论学派是以李秉德先生为学术大师引领,以西北师范大学为学术阵地,以“教学七要素”说为理论核心观点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本土学派。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该学派学术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学派影响力持续提升,培养了一批引领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新一代学术大师。“教学七要素”教学论学派呈现出鲜明的师承脉络,为中国特色教学论学科和学术体系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