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一些小学生由于受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好好学习,甚至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特别是那些个体户的子女,学习积极性很差,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不读书又怎么样,照样可以赚大钱。”我做了许多说服工作,仍然无济于事。请问该怎么办? 周萍周萍同志: 你来信提的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们行为的差异,制约于行为的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主观原因在于缺  相似文献   
2.
嫉妒,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病态心理,是妨害个人努力或活动的情绪状态。其本质特征是嫉贤妒能,它的害处在于:打击别人、贻害自己、削弱集体力量。因此,对于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应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姜海丽  孙秋华 《今日科苑》2007,(20):256-256
物理,作为大学课程的主要学科,要让学生学好它,教师不仅要讲好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实验、类比、推理和举例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建立起"形象"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在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同时,能"形象"地观察和理解好有关的物理现象,培养其形象的思维能力,以此引起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育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施形象化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担任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在教育和教学中,学生经常向我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如、算命到底准不准?世界上有没有鬼神?母鸡会变成公鸡吗?猴子是不是能变成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叫人很难回答、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请问,对这类问题是否可以拒绝回答? 大理卢晓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生中(主要是中学生,也有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日渐增多。据某市5所中学的调查,中学生中谈恋爱的人数达到10%以上,有的班级甚至达5%以上。学生过早地谈情说爱,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有关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过早地坠入情网,主要是属于认识问题。只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劝导,讲清危害,就能有效地防止早恋的出现;即使已坠入情网,也完全可以解脱出来。为防止学生“早恋”,教师和家长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学生进行性知识的教育,消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孩子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有的甚至经过多次纠正还会写错,请问怎样才能防止和纠正他们写错别字? 丽江和丽华丽华同志: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总的说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这里就不赘述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写错别字,可采取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成功地实施了名牌节目培育活动后,作为配套措施,江苏电台又推出了“广播节目警示榜”评议活动,通过优胜劣汰,促使广播节目质量从整体得以提高。实施办法是: A、警示榜评议节目的抽取方法(1)各频率对本频率所有节目组织监听和评议,与宣传管理部门及时沟通监听评议情况,并将频率确认的在频率节目质量综合评价中排序靠后的若干节目报宣传管理部门。(2)宣传管理部门根据对节目日常监听和从社会各方了解的情况,可在各频率报送名牌节目评议和排序靠后的  相似文献   
8.
秋华老师: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不停地做小动作,经老师提醒,会好一阵,但几分钟后又依然如故。对此,我和我的同事都颇感为难,请问怎样帮助小学生克服这一缺点?文萍文萍同志:小学生上课时容易“走神”,做小动作,这既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又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讲课艺术性差,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难或过易),没有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导致学生理解教材困难等,都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有的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说谎、吸烟、欺侮小同学、随便拿家里的钱、赌博等。这种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其他学生。教育这类学生,使人颇感棘手,批评、惩罚对他们似乎不起作用。请问,如何才能使他们弃旧图新呢?楚雄李云鹏  相似文献   
10.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国王,善于雕刻。传说他为了雕刻一个美丽的少女塑象呕心沥血,投以全部的热情和期望,少女塑象竟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就是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个典故比喻由人们的期望与努力所造成的戏剧性效果(成功)。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应产生这种戏剧性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