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内核一脉相承,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合理、有效地渗透于当前学校心理教育中。探讨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动力机制、核心功能、根本途径与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论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课程论对课程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修复课程论的多重疏离及反思课程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就课程论学科建设而言,课程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是一种把握与研究课程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即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将导致课程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集成式模块课程满足了农村教师对实践能力、专业发展及培训课程多元化的需求,能有效解决现行农村教师培训“职后继续教育职前化、城乡继续教育同一化”的弊端,是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变革的必然诉求。将集成式模块课程用于农村教师培训,需结合农村实际,建立以“集中培训为辅助,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的三级统整培训模式,以及“政企联动、城乡联动、院校联动”的双边联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克服以“教学过程”和以“教学主体”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研究取向之不足而建构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主题中轴性、教学主体的辩证统一性、“教程”与“学程”的整合性、教学时空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的转化性为基本特征,是融静态性与动态性于一体的、充分彰显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教学,而且必须完成个人的身份认证与建构.真实教育情境造成了实习生多重身份交叠,而教育实习情境中的互动与话语又可促使实习生由“理想的自我”走向“现实的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新的个体身份,由此获悉“我是谁”以及身为教师的自我“该如何做”等身份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教育深度改革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环境下,多中心建设是一种多边互惠共赢的发展建设模式。然而各主体行动逻辑的迥异构成了阻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桎梏和顽疾。因此,从建设主体、建设路线以及制度创新三个方面着手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中心建设思路,将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强化、活化、实化、深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受教师素养欠缺、学生参与效果不佳、实施的支持条件不完善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并未完全彰显出其应有价值。中国教育实践欲借助"翻转课堂"达成"课堂"向"学堂"的真正转型,仍需要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脚手架";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促使其向"最近发展区"跨越,以及采用多种方法改善软硬件设施,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更深层次、更持久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以"对话"与"建构"为价值诉求,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资源的建设,重审课程内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采用自中而上的课程实施策略,超越课程方案本身;呼吁政府激励与管制角色的归位,提供有效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在2013年10月出台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本科志愿填报实行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学校由4所增加到5所,将参加本科一批部分招生学校的在京招生计划划分一定比例定向投放到生态涵养发展新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语文和英语高考分数分别调至180分和10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此举旨在确立全面发展、兴趣导向、勇于创新、个性自由的教育价值观,追求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我国超常儿童心理研究与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常儿童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关注对象。本文就超常儿童研究的方法学原则、超常儿童的鉴别工具、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模式以及超常儿童教育体系中的学制等问题,对我国近20年来在超常儿童心理研究与教育方向所取得的新成果进行了概括而有重点的阐述。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文章还提出了展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