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开办本科已有二十余年,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进入新世纪后,怎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需要总结和探讨。前不久,中文系全体教师举行了一次高校文科教学研讨会,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经验感受,并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思考。学院有关领导还作了总结性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大都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以贮搭配对象、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去分析,即从平面的、共时的角度考察,而进行立体的、历时的分析较少。比如研究词的本义、词的意义核义、词的发展源流和词与词的组合,通过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弄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对某一地域的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地名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外壳,不仅囊括了语言、历史、地理、移民、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还能为明确地域归属、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佐证。将地名中渗透的语言、历史、移民、地理等科学内涵进行挖掘整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地名研究意义重大,地名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长江大学芜崧教授的《湖北江陵方言》于2008年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这样的篇幅在汉语方言研究著作中是少见的。书中解释方言词语2100条、惯用语285条、方言成语176条、俗语108条、谚语言69条。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特点 汉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使用人数众多,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无视汉字的优点,也不能妄自尊大,忽略其缺点。首先,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两者基本适应。汉字是非形态语言,不用音素来表示形态变化。印欧语的形态变化主要用音素来表示,反映到文字上就是用字母来表示。像英语名词复数一般是在单数的后面加.-s,如book——books,pupil——pupils,这种变化用字母来表示十分的方便。如果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表示就非常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权威的现代汉语字、词典都将“行货”的“行”注音为hang。但是我们考察古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将“行”读xing的不在少数。《汉语大词典》所列义项也不全面,有讨论的必要。本文认为“行货”有两读,不是因义而有异读,而是因地域而有别:行货hang huo,又音xinghuo①不结实的物品;②次货、次品;③商品、货物;④东西、家伙。而就“行”作单音形容词来讲,表示“不结实”义,现代汉语方言多音“形”,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辞书有注音应从众,音xing为是。  相似文献   
7.
高文达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问世以来,因是“中国第一部”,从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辞书研究》曾发表两篇评论文章:骆伟里《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可喜收获——近代汉语词典简评》(1993年4期),元白《评〈近代汉语词典〉》(1993年5期),从收词、释义、例证方面予以肯定,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本书的主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注意”形式强调:“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郑文贞等《语病汇析》也说:“‘因为’是连词。表示原因,‘为了’是介词,表示目的。二者作用不同,……二者分用既成趋势,还是分用为好。”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认为下例是病句:“八一队这次为什么失败?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有了十比零的绝对优势而疏忽大意了。”马真说:“‘为了’应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为’相一致。”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为了”的说法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你刊一九八○第三期上黄镇华同志的《洗盏辨》,对苏轼《前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的“洗盏”提出了新见解,认为是“干杯”,所见甚是。可惜没有提供证据,我想作点补充:《尚书·周书·酒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马融语:“洗,尽也。”这就说明,“洗”可以引申为“尽”。《说文》:“尽,器中空也。”可知“洗”有“使之空,使之尽”的意思。苏轼文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