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多年的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充分利用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教育资源,通过组织纪念"七一"党的生日、参观北京人遗址、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先辈爱国、爱科学、默默奉献的精神,瞻仰龙的故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鼓励学生,献身祖国、献身科学,立志成才。这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学生心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口店地区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具有多样且品位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中国地质大学目前已开设出多条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教学路线侧重古人类演化及其文化遗存,石花洞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十渡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而东山口石园观察点则侧重岩浆侵入体的风蚀作用。这些旅游地质路线具有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地球化学》课程的几种教学方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人类文化野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第1层次适合一年级的课间野外教学或非地质类专业的参观路线,内容以"北京人"及其相关的内容为主;第Ⅱ层次是适合地质类专业二年级的教学实习,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周口店第四纪地质概貌,如第四纪地层、"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内涵、常见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观察等;第Ⅲ层次是比较深入的内容,以满足更高要求的野外教学,如地质学基地班,涉及到古环境分析、冰缘地貌、古气候变迁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整合到两条野外路线上,即龙骨山野外路线和太平山北坡野外路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明显增加。从地质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分析,认为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行业市场需求。通过分析单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指出地质类研究生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硕博连读、企业培养和工程硕士是今后我国专业式主体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6.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总结了周口店野外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经验体会,与同行们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周口店野 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发扬我校地质专业技能过硬的优良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我们在"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从实习课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以及建立地球化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怎样从训练转到教育,始终是大学教育和教师要深思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是面向地球化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面临内容相对陈旧、课时严重不足、实践操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笔者尝试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并实践,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整合网上教材和教学资源、扩充相关软件的操作训练、理论授课与实验课交叉进行、课堂授课与课后作业有机融合等,同时融入了教学思政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元素品位分布的相依性指标--赫斯特指数(Hurst指数)是矿体分布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参量,重标极差(R/S)分析是相依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利用R/S分析对胶东大尹格庄金矿黄铁绢英岩内不同勘探线金元素品位系列的Hurst指数计算发现,Hurst指数主要介于0.59至0.89之间,均值为0.75,标准差为0.09,均大于随机行走经验Hurst指数的均值与标准差;计算结果说明元素品位分布存在正相关性,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的相依性具有一定波动.元素品位分布的正相依性显示在特定的地质背景内,矿体连续分布或者间断出现,发育相对稳定,其与大尹格庄金矿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是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地球化学科研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可采用基本原理讲解、实例软件演示、课堂演讲解决科研问题相结合。实例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地球化学科研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