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互联网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这要求中小学校长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的能力。开展相关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对“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活动,开展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遵循可适性、设计性、调节性和总结性原则,构建了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整体架构,以期为今后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提供参考,助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在校生2.76亿人,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全球也属首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于网络研讨会的专家观点和校长、教师和局长对一线在线教育实施情况、困难、经验和建议的分析,本文从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视角出发,围绕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七个要素,论述了在线教育如何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以期为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理论依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操作指南,为相关企业、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和支持在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The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rving a wide range of vertical industries is maturing, which provides a possible boo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current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high speed, low latenc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massive network capac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the 5G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upgrading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eight typ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5G era, which include smart safe campus, integrated learning spaces, synchronous cyber classroom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obot learning partners,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smart e-textbooks. Then, it discusses how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motes changes in the mod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5G era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ividu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group learning, and classroom-based collective teaching. At last, the framework of smart education in the 5G era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ypical applications, change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new ecosystem of smar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207名远程学习者的支持性特点以及其远程学习效能感状况进行了调查,试图找到学习者支持性特点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的上网条件、学习时间以及家校距离均对不同纬度的远程学习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此外,远程学习者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方式和求助对象的选择倾向也对远程学习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发现问题是网上学习真正发生的起点,然而有研究表明,不善于发现问题是我国学习者的一大"软肋",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学习者网上学习的有效性。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网上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案例课程中网上讨论文本的内容分析显示,中英学习者在发现问题的方式上具有明显差异。对中英差异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认识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也对我国学习者学会在网上学习中发现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四、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指南》中关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  相似文献   
7.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本首先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由来,与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的联系与区别;接着论述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并从知识制品的角度分析知识可视化的本质;然后分析了知识可视化与教育技术、知识工程的关系;最后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和几种已有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几十年中,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如何用机器来帮助学习者学习,并部分地“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地位依然没有变化,而角色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用新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师及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师的生产力,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教育乃复杂巨系统是众所周知的,但从复杂系统角度对教育系统进行的研究依然匮乏,因此,从宏观层面引入数量分析与建模思想,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教育教学系统的演化规律,也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和教育系统仿真技术等的概念、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教育应用逐渐走向纵深,使得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亟需探究符合时代背景、面向新型学习环境的教与学交互理论,探究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来应对新兴技术支持的学习情境。通过分析学习情境的基本特征,探究多空间融合后学习情境革新带来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的变化。基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等对教与学影响的思考,最终提出学习情境的描述框架。学习情境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现象,基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储存技术等的应用,学习情境客观存在于虚拟环境中,成为一种具有目标性的长期存在的学习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知识传播与知识共享,并可以实时进行学习分析、导航、评估、反馈、调节等,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连接器和促进有效学习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14日至16日,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200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GCC-CE/NEIF2002(6thGlobalChineseConferenceonComputersinEducation&NationalEducationInformatizationForum2002)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57名出席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是历届GCCCE大会中收到论文数量最多的大会,GCCCE共收到论文350篇,收录325篇,评选出优秀论文6篇。全国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