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行业技术知识基础是技术创新的起点,技术知识基础结构的异质性决定了行业未来创新活动的差异。本文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SIPO)为数据源,探索了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演变轨迹。以中国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两个行业从1985年到2010年成功申请的专利数据为样本,描述了两个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变化曲线,发现两个行业技术知识基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计量结果显示当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以非相关多元度为主时,随着非相关多元度的提升,技术知识基础深度、一致性、网络密度和中心性不断降低,而认知距离不断提高;而当行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以相关多元度为主时,相关多元度与技术知识基础的深度、一致性、网络密度和中心性正相关,与认知距离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裴云龙  蔡虹  向希尧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914-1920
 通过对71家代表性企业的论文和专利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有机精细化学这个较为传统的产业内,产学学术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仍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学—企业论文合作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R&D产出增加0.6%。此外,这种正向关系受到来自桥接科学家的显著的中介效应。桥接学科学家拥有高度异质性的知识结构、人力资本和关系结构,可以像一座桥那样跨越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鸿沟,促使企业从学术界获取并应用隐性的前沿科学信息以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肖瑶  党兴华  向希尧 《科研管理》2017,38(10):48-57
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是维持网络稳定及促进网络中知识信息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但现有文献在研究其核心治理机制应用情境及影响路径方面相对缺乏。文章采用合作创新中成员文化的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合同治理及关系治理对网络合作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且将文化分为个人-集体主义及不确定性规避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在个人主义以及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合同治理更为有效,集体主义以及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关系治理更为有效,且个人-集体维度对合同与关系治理交互存在调节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网络成员依据不同的文化情境利用更为有效的治理机制,为创新网络中不同文化成员治理机制选择,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的获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肖瑶  向希尧  成泷 《科学学研究》2019,37(8):1517-1528
破坏事件作为组织负效应的研究分支被组织创新领域研究广泛关注,近期关于创新理论与双元学习方面的研究认为,组织中不同阶段的破坏事件对组织成员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存在不同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双元学习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以组织适应性作为因变量,探究不同阶段破坏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双元学习的匹配关系,并加入时间变量与破坏事件程度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完全不存在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双元学习方式对组织适应性的影响不显著;仿真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破坏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组织学习与知识获取的提升。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破坏事件促进组织适应性与组织绩效原因,并为企业如何利用组织双元学习在组织变革中存活与提升组织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欣  张之光  向希尧 《科研管理》2018,39(11):132-145
专业虚拟社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地理分散而志趣相投的人聚集起来,有利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专业虚拟社区蕴藏了海量数据、信息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兴的知识源,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视;专业虚拟社区倡导开放、互惠的知识共享规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知识管理模式,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回顾发表于国际主流刊物的文献,①综述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功,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搜寻、贡献,专业虚拟社区双向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②构建了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创造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依次划分为知识贡献、知识检验、知识搜寻和价值观内化四个阶段,初步阐释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大众知识、搜寻者角色与贡献者角色互相转化中的知识创造规律。最后,本文指出了新模型中有待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54家中国电子信息企业2001年至2011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而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吸收能力对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向希尧  蔡虹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48-1354
 对目前利用专利引用网络进行技术溢出路径识别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结合专利引用网络和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的分析方法。并利用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分类下的专利数据,对中国籍发明人从美国专利中获取溢出技术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方法构建的技术溢出网络反映了更为完整的技术溢出网络。样本数据构建的技术溢出网络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在局部网络中,存在一些凝聚子群。这些子群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技术溢出的路径。网络中的少数中心节点连通了大量的网络节点,但是缺乏沟通不同子群的中间节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的结构视角和认知视角,本文首先提出关于企业研发人员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合作网络如何影响科学知识应用过程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其次,采用中国有机精细化学行业代表性企业ISIP公司的专利和论文数据,本文通过整合企业研发人员合作发表网络和合作发明网络建立研发人员RD合作网络,并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研发人员的科学研究对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主效应关系)并不稳健;其跨越结构洞的网络位置对主效应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研发人员的GATEKEEPER角色则对主效应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企业研发人员的BROKER角色和COORDINATOR角色对主效应关系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资本的有关理论出发探讨了Bass模型的社会学内涵,认为Bass模型在技术扩散领域内的扩展多是围绕着对技术扩散社会化过程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描述而展开的,但是这些扩展的模型在技术扩散的社会互动过程的描述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可供改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对Bass模型进一步改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是否受空间距离束缚持有不同观点。立足于多维接近性视角,采用南京、西安和佛山等地114家集群企业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实证检验了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及社会接近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即使考虑社会接近性,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绩效与创新性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供了“地理未死”的直接证据。另外,表征社会接近性的四个指标中只有部分能显著调节地理接近性效应,说明社会接近性并不能完全“缓解”空间距离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进而提供了“地理未死”的间接证据。最后,探讨了实证结果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既有研究分歧在接近性整合框架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