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文中,直接征引著作的原话,要查对这些“原话”的最初出处,不能因为它们的意义相同而张冠李戴,也不能因为字面相同而以后僭先。这里举两个例子:(一)《孟子·告子篇》;“告子曰:‘食、色,性也。”今人作文引用这话要标明“《孟子》说”。严格地讲,这里的书名号是不能省略的。在当今的著作及平常言谈中,经常可以见到或听到“孔子说,食色,性也。”这样的话。孙绍振《论变异》即如此写道:“孔夫子说,食、色,  相似文献   
2.
舒芜  少辰 《出版参考》2006,(8):10-10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方言抵心     
有个女作家.在人到中年时找到了真爱.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和前夫协议离婚时.女儿怎么也不肯跟她。究其原因,她原先和她的一家人生活在小县城.而“真爱”在大城市.她曾对女儿说过:见了叔叔,不许再讲家乡话,难听死了。本来女儿普通话讲得很棒.但就这么一句.女儿便死活不肯跟妈妈.因为妈妈剥夺了她讲方言的权利,刺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4.
黄艳梅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31-31
几年前我们公司和英国一家钢铁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作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到英国去工作了两年,算是打洋工,这段经历增长了我的见识。  相似文献   
5.
赛后接受采访,有个记者问我,觉得EDG在国内的实力如何?我说,刚结束的决赛结果已经很明显了,EDG现在是国内的第二名.深夜思虑再三,想要说点什么,奖杯、光环、冠军、梦想……所有的词汇配上以往记忆碎片不停晃悠.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农村中学校的师生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的一支有生力量,可是他们走向街头或地边,都只是清唱、清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在某校听了一位語文老师的公开教学,讲的是魯迅先生的名篇《祝福》。教师在讲到祥林嫂夫死儿亡再次来到魯四老爷家里述說着“我真傻,真的……”时,念道:四嬸的“眼圈就有些紅了。”此刻,教室里充滿着严肃的气氛,哀叹、憤慨之声隐約可聞。然而教师却这样分析:“她为  相似文献   
8.
<正>候鸟迁徙,本是自然界中极为寻常的现象。不过,对于有着“物我相亲”“以物比德”审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南飞北归的候鸟,便成了寄托感情的绝佳载体。同样都是迁徙的鸟,不同鸟类所带来的情绪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南燕归来,我们会联想到春的生机;鹤翔云端,我们会艳羡它的孤傲高洁。可有一种候鸟,却被赋予了极为悲壮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便是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鸿雁。  相似文献   
9.
市琳  少辰 《出版参考》2007,(1):18-18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相似文献   
10.
说来却也巧合,就在甲申之年,中国当今的文化学术界著名人士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等发起于二00四年(甲申)九月联名签署发表一个《甲申文化宣言》,参加签名者达七十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