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9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期,为发展经济、壮大国防,新生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鼓励向西部移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建铁路,开发森林、矿产及土地资源,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至20世纪初,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经济与军事强国.然而,对西部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土著文化传统,土地投机和完全的市场导向引起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比较了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异同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启示:①重视环境教育,调整思想认识;②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③制订优惠政策,规范开发行为;④发挥市场导向,重视政府调控;⑤增加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⑥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科技创新;⑦坚持民族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探讨农产品贸易的耕地资源效应,本文在核算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耕地资源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特征;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全球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增长1.74倍,虚拟耕地输出国(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资源充裕国家(地区),且输出量迅速增加,虚拟耕地输入国(地区)则主要为人均耕地资源较低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地区)。②从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及区域关联选取相应指标对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贸易协定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均收入增长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输入国(地区)土地和水资源禀赋对其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国(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中国自2004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耕地净输入国,作为耕地资源绝对稀缺国家,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农业资源短缺的加剧,虚拟耕地资源输入量将持续增加,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虚拟耕地的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3.
近10多年来,香格里拉逐渐由一个世外桃源形象转变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商业品牌,“香格里拉之争”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基于Hilton的小说对香格里拉的地理位置描述相对抽象、对自然人文景观描述相对具体的特点,本文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归纳了香格里拉的景观特征,并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香格里拉的地域分布进行了识别。研究认为:①香格里拉的自然景观特征主要体现在雪山冰川、高山草甸、针阔混交林等,人文景观特征主要体现在喇嘛庙等藏族聚居区形象、浓郁的藏文化氛围等;②香格里拉景观地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横断山脉的川滇藏交接区近60万km2的范围内;③采用典型景观特征的可度量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判定类似于香格里拉的典型景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即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主的中部遗产旅游区、以森林草原为主的北部草原旅游区和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南部旅游区构成的“一体两翼”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重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藏林芝地区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虽占全自治区的10%左右,但从农业气候资源状况与潜力看,该区农业发展将对全自治区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对林芝地区农业北京的简要论述基础上,重点对该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5个战略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它们是粮食发展战略、玉米种植发展战略、作物结构调整战略、多熟种植发展战略及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泾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结构分析与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同时水资源短缺这些都已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弄清流域目前水资源需求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水资源需求部门主要是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城镇居民生活需水、农村居民生活需水、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林地需水和草地需水,分别属于生产需水、生活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为表征不同部门需水的时空特征,计算了该区域2000年各县各类需水部门的需水量,并从水资源需求部门差异、空间差异和时间匹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各县总需水量变化在1.57×108m3~14×108m3之间,流域单位面积需水量变化在145.11mm~728.98mm之间,基本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②流域以生产需水和生态需水为主,生产需水以农作物需水为主,在2/3县区易出现生产与生态环境争水现象; ③农作物和林地,尤其是农作物亏缺水量大,目前的灌溉水平很难改变亏缺局面,势必影响二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④农业结构性用水短缺格局相对突出。单位面积农作物需水量,最高值在泾阳县,为5 682 m3/hm2;最低值在定边县,为4 022 m3/hm2,由于事先设定大多数需水定额不随县(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该值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要求重点加强植被结构与农作物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李琛  葛全胜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1,33(9):1806-1814
本文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模型,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①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但也会加剧居民收入两极分化;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减少了本地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③旅游发展改善了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但草原退化加剧与发展旅游业有关。基于此,本文从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旅游资源形态与特征是流域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流域角度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能够更系统地解析旅游资源的自然特征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流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平地带性方面,随着纬度变化,各类旅游资源主要类型均表现出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异;②随着海拔的变化,局部资源单体景观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③旅游资源沿澜沧江干流和支流水系呈带状空间分异;④主体旅游资源主要沿交通干线G214分布;⑤建筑与设施类资源单体围绕城镇集聚分布。基于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从空间发展、产品开发和区域联动的角度提出了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及其它流域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D.麦格奈尔(D. MacCannell)的符号吸引理论为基础,将雍和宫景区的发展历程系统解构为命名阶段、取景和提升阶段、神圣化阶段、机械复制阶段、社会复制阶段5个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涉及到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注重对旅游资源地脉和文脉的挖掘,促进旅游资源神圣化是旅游资源顺利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加大机械复制力度,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不断形象化、真实化,是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