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模式、机制与影响研究,以及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仍然是一个及其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村落及区域尺度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特点,阐述了消耗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以及对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对水资源数量和产能影响的特点。同时,论述了实现从农户到区域尺度个体生态服务消耗模式变化及区域演变规律的跨尺度定量模拟与表达,为实现可持续消耗模式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地区森林资源贸易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昌  甄霖  魏云洁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2009,31(10):1670-1676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使森林资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开发程度不高的森林资源,其森林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状况将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1992年~2006年东北亚六国木材贸易和横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亚区域木材贸易量与国家间木材流动量呈增长趋势;②俄罗斯是木材贸易与流动量最大及增加最明显的国家;③木材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木材贸易的影响最大,经济合作状况对各国的资源流动影响最大;④木材出口潜力国为俄罗斯、蒙古、朝鲜:俄罗斯增加强势,蒙古受资源基础及自然条件影响,朝鲜受经济技术影响;木材进口潜力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强势增加,日韩微弱下降.我国应在保持同俄罗斯木材贸易量继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对蒙古和朝鲜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力度,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相似文献   
4.
’98 洪水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长江流域性洪涝灾害驱使鄱阳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对湖区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对1998年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驱动下,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2%,为201.5km2,水域面积增加5.5%,为206.0km2。洪涝灾害发生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了8.5%,其中湖泊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湿地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功能,湖泊对整体提升贡献率为92.4%;而水田、旱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降低。湖区整体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分别提升了8.2%,6.6%,2.1%与6.5%,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功能分别降低了1.8%与0.4%。此外,对鄱阳湖洪水调蓄功能价值的计算表明,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的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中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行为与选择的问题,确定农户是否具有生态补偿意愿,及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近51.5%的受访农户接受生态补偿政策,23.7%的农户不愿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还有16.3%的农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选择维持原样的农户占8.51%。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造成家庭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高的根本动因;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现象是导致生态补偿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农业生产流动资本投入的增多将弱化了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由此得出,生态补偿的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维持农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扶持农业优势(支持)产业形成,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益是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