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发布的BBC国际台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民调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转差,降至八年来的最低点。调查显示,与2012年比,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为42%,下滑8%;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为39%,上升8%。这是BBC国际台2005年展开该项民调以来对中国持负面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展情势及解决"一带一路"问题的需要,催促我们要升级"一带一路",考虑2.0版。"一带一路"的2.0版较之于1.0版有三大超越:时间上,不是回到历史,而是走出历史;空间上,从经营欧亚大舞台到世界大格局,开创欧亚大陆时代2.0——陆海联通,海洋时代2.0——深海时代、北极、南美;自身发展上,从互联互通到万物互联——从"天地人"到"天地人海空网",秉承人机交互、天地一体,万物互联。开创21世纪人类新文明,引领新型全球化:(1)包容性全球化——让全球化无死角;(2)南方型全球化——从要外援到要投资;(3)联动型全球化——南北联动、陆海联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哲学和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转型.它从关注中国到关注世界、从为世界所表达到表达世界、从过程到结果等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国家意志,完成了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自我定位,从世界层面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又一重要体现.本文总结了"和谐世界"观的三重内涵:秩序和谐、力量和谐、价值和谐,认为只有塑造世界整体观、人类共赢观、国际共生观等三维和谐观,世界才能是稳定的、安全的、和平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美国文化从欧洲化到国际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认同自我的欧洲化 (殖民化 )、塑造自我的美国化 (民族化 )到表现自我的国际化 (世界化 )历程。美国文化的发展大体上也分为这样三个时期。多元性、现代性、国际性分别是美国文化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进入新阶段,中外人文交流机制要回答以下根本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开展人文交流?首先是“我需要”。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带一路”建设因此而强调民心相通。据统计,建有孔子学院的地方跨国并购比较容易成功。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上去”,提升我们在国际话语权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是“他需要”。很多国家渴望了解中国,不仅是脱贫致富、治国理政,还包括数字化、抗“疫”的成功,希望分享中国经验。再次是“我们需要”。创新发展需要跨文化的沟通,产生创新性人才,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智慧和“中国方案”。最后是人类的需要。当今世界日益充满不确定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除疫情造成的冷漠、隔阂、对抗,都迫切需要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际问题及台港澳问题片 )主任会议”于 2 0 0 1年 12月 12— 14日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 ,来自全国高校的 12个重点研究基地的主任参加了会议。期间还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场举行中国高校国际问题论坛。此次主任会议的宗旨是以创新精神搞好基地建设。与会代表交流了各自基地建设的经验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案。这是一次对基地建设工作的巡礼 ,也是高等院校国际问题研究状况的一次检阅 ,对于总结经验 ,不断开创国际问题研究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基…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打造对外话语体系是提高国际传播力的源头,本刊邀请专家学者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美国全球话语权策略对我国的启示以及驻外媒体如何争取国际新闻话语权等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美之间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的余音在耳,中美在战略和政治层面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第四次中关战略对话又于6月20日至21日在华盛  相似文献   
9.
“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表达你自己”是大国崛起要迈过的三道坎儿。中国公共外交是在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之后表达你自己的形式。而这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作为回答,文本认为:公共外交已成为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针对周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关切,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争取中间派;弘扬中国文化、阐明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是表达中国的三大主题;要在继承传统中华文化道统、包容西方话语基础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继提出,中国公共外交迈入自信、自觉的发展阶段。这是“三个自信”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梁启超先生曾以这三种角色描述中国的国家身份和国家诉求。今日之情势,充分印证了梁任公的期待。因此,远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不再是与中国毫不相干的富国游戏,而是几乎所有的议题都牵涉到中国,世界对中国的期许由此略见一斑。随着2003年开启在峰会期间举行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