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及诙谐的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该剧的特点,欣赏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指出应当注意提高音乐素养,不断提升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就业市场的饱和状态给广大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很大压力。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其正确目标的建立。适应社会、转换就业观念以及加强自我认识对于大学生顺利择业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基于笔者所在课题组的实践,对"多媒体+虚拟仿真+课堂实训"多元模式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造就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鉴于福建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近几年来不断深化的对外交流的地位,口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强,从而使不同高校响应人才培养的号召开设口译课程。然而职业院校,它有着与本科院校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未来职业取向,如何让课程教材适合职院学生以及未来的社会需求,乃是口译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使口译教材本土化以符合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董秀萍 《中国教师》2013,(Z1):244-244
一、设计思想在日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因为面临教学时间短,课时紧张或贫困地区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在学校或课堂上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弱化了对化学实验的研究,让学生体会不到化学实验的神奇,感受不到化学学习的魅力,对化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怎样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实验的功效呢?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根据学校实际和办学理念,从适应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注意在平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好化学,更要注意化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课堂上通过开放型的问题,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德育渗透,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强调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让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唤起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下,高校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高等学校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组不同水平学生在通过音频和视频模仿读音后的语流分析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上水平的学生通过音频模仿习得的对话内容对语句中的轻重及升降调的把握不如通过视频模仿习得的,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模仿得到的独白语言变化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浅谈现代工科高校实验设备及人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不仅是进行知识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且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技术源泉和重要动力。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验室呈现设备高端化和人员高学历化的“双高”形势,但是,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却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水平。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工科高校实验室设备及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中课堂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秀萍  张力 《时代教育》2010,(3):115-116
通识教育是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由于通识教育课程多是基础性的、普适性的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对文科类本科生开设《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分析探讨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改进的基本措施和做法,以期为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逐步走出困境,走向理性与科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