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苏北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悠久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积淀过程中,形成了勇于开创、坚韧向上、诚信直爽、博纳众采等带有区域特色的传统人文精华。激发、弘扬这些宝贵的人文遗产,对于加快苏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以往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许多笔试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却不能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新编大学英语>是一套非常出色的教材,根据它的特点,特别是它在口语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作者提出了采用平衡活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三历史总复习整体构思复习指导王体自90年以来,特别是高考《考试说明》颁行以来,历史高考命题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已完成了由考查知识为主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转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今历史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重心所在、随着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全面实行...  相似文献   
4.
"教材腐败"屡禁不止,与高校管理体制、教材管理体制和出版管理体制有关,要铲除"教材腐败"这一文化领域里的毒瘤,需要改革相关制度和体制,即教材的供应与管理实行市场化;出版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教材定价。  相似文献   
5.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内心体验,表达生活感悟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动往往都有一定的“诱因”,正是在“诱因”的驱使下,行动才得以进行。同样,学生作文也需要“诱因”。通常人们在有话想说之时也正是内心体验较为深刻之时。学生初入高中的时候,正是金秋时节,他们胸中除了苦学和实学的决心之外,看见秋风萧瑟、天气渐凉,也难免萌生孤寂和怀念之情。于是,以“怀念+感悟”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在这个时候可谓正是时机。学生的习作完成后,文章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我重点指导了一篇题为《老师》的文章。在我的建议下,学生杨怡把文章的重点放在通过眼前的一片…  相似文献   
7.
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以往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许多笔试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却不能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新编大学英语》是一套非常出色的教材,根据它的特点,特别是它在口语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作者提出了采用平衡活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的进步和教学要求的变化必将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必然对大学英语课堂带来新的内容———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网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英语教学研究网页、电子论坛和电子杂志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表示各种颜色的词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英语和汉语言所依存的文化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同时,只有熟练地掌握两种文化,找出语言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翻译起来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的英汉互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受到特定的语用目的约束。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广告用语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即语用言语失误及社会语用失误,并针对这些失误提出广告用语的英汉互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