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对经济向市场转轨的挑战,教育的根本迎战措施是培养人。但在当今功利与实用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在力求大幅度改革以培养大批实用人才时,还要不要培养少数高尖学术人才?或者说,在抓住“市场”的同时,要不要丢掉“象牙塔”?中国的未来是向日本那样,成为经济的巨人、学术的矮子,还是向德国美国一样,成为经济、学术双重强国?笔者试图通过德中两国教育模式的比较,为寻求上述答案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特色的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教材多样化的格局初见成效,教材立体化的体系初步构建,教材质量逐步提高,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日益被重视。但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有:数字教材的管理与研究,国际学校教材的监管,对港澳台地区教材的关注,少数民族教材建设等。笔者认为,应该成立教材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强少数民族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建立和完善数字教材的管理规范,完善和落实对国际学校的课程与教材的监管制度,筹建教材资源中心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3.
4.
责任分担对学生负担和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鸥 《教师教育研究》2001,13(2):31-35,30
学生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 ,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就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 ,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责任分担是失衡的 ,社会、家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 ,教育责任无法分散 ,家庭不能成为减负后学生的合格监护者 ,社会不能承担起减负后学生的教育重任。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它不该以及无法长期承担的责任 ,也即承担了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 ,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意味着 ,改革的重点是健全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减负不仅是减的问题 ,更是教育各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 ,就是完善社会和家庭教育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尽管由于1983年危机报告的渲染,美国被喻为在"危机中",并由国家的危机归因到教育的危机,但这与其说呈现的是危机的事实,不如说它更是一种可贵的危机意识,是一个危机策略。危机意识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振兴教育的重要策略,要用它来引发对教育的关注并推进教育改革,旨在激发美国人的斗志和爱国热情,这是一种非常高端的危机意识。真正的危机不在教育问题的严峻,而在压根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研究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中,为了避免造成片面的导向,我们需要的主要不是给素质教育一个精确的定义;主要不是设计标准模式。要把握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是一个持续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以科学的态度推动素质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娟  石鸥 《教育科学》2023,(1):50-55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与纸质教材一样,数字教材建设同样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数字教材变革着知识的存在样态,数字教材有知识样态和技术样态等多维样态,数字教材的多维样态是认识数字教材的基点。数字教材开发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技术标准、技术嵌入与教育理论对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多维关系。研制数字教材相关标准、设计有助于教学的友好操作界面、实现数字教材技术与知识的融合是数字教材开发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8.
试论师生间的“影响”及其演变石鸥以往的教育研究在论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或关系时,几乎毫无例外地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学生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等关系作文章。并非说这方面的研究不重要,但如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的分析上,就没有太大价值。本文着重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十四五”至203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追求。如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既需要理论层面对“何为高质量”进行深度剖析和阐释,也需要实践层面对“何以高质量”展开扎实探索。尽管我们对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还难以准确刻画,但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即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在纵向上考量如何推进各个阶段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横向上探索如何激活各种教育要素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显得格外重要。那么,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是什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有何要求?课程与教学可以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什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下如何改进学生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既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必须要回应的,也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为此,我们邀约相关专家学者,聚焦“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展开专题研讨,具体围绕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诉求、高质量教师素养、高质量课程样态、高质量教学观念、高质量学生评价等展开,特此刊发以飨读者。我们期待这个专题可以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惟其如此,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才可能不断发展、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试论德国“双元制”中等教育及其现实功能石鸥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传统上几乎总是将德国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与“双元制”联系起来,同时又将“双元制”与一成不变的消极落后的教育体系联系起来①。虽然这一现象有其合乎事实的一面,但也不难发现如此评价过于简单化和过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