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复维水力半径的概念,将以往之实变函数水力半径概念扩展到了复变函数域,并且在多相流体动力计算中加予应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过硬、英语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轻松地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创新教学手段的研究,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研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内心的表白,是精神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幽默、暗示、巧妙应变是达到教师口语艺术性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4.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内心的表白,是精神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幽默、暗示、巧妙应变是达到教师口语艺术性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5.
浅析影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之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影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之三大因素,从教学教法的角度探讨了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课堂效果之对策。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利用、整合手头的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二外日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课堂观察的概念以及理论依据入手,通过课堂实例展开论述课堂观察在教研活动中的运用,通过分析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异同,提出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复合动词是指由一个动词跟一个名词、或助词、或形容词、或动词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所组成的动词结构。在日语中,复合动词是动词学习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知识点,学习者要想学好和应用好复合动词,必须对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进行“区分+联合”学习。因此,本文对复合动词中后项要素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探知复合动词的构成及其性质,以及探究后项动词的分布、格特征和词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下,快餐文化应运而生,"速读时代"、"读图时代"不断被人们提及,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业,自然毫不例外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一困境之下,寻找新的出路,让报纸业继续在平面媒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显然应用好新闻图片这一带有"视觉冲击力"的优势,来赢取读者的偏好,是最好的出路。本文试图从这一点发散开去,解析当下报纸业如何通过图像提升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师德的本质内容是热爱学生。人们常说:“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而爱心的体现有诸多方面,宽容就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规律,需要宽容。教师具备了宽容的胸怀,才能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师生才能和谐、宽松、奋力地攀登上成功之巅。不能宽容学生的过失,就是不懂得育人的艺术,不可能取得优秀教育成果,甚至可能扼杀人性,泯灭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宽容使教育者成功的例子很多。在一堂语文阅读课上,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一位学生却在做英语作业。教师发现了,轻轻敲了一下桌子,这位学生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收了英语作业,眼…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一些提问式的师生对话仅面向于郎分学生,忽略少数“学困生”和“思想抛锚生”,也有课堂中一些讨论式的合作探究变成闲聊,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基于此,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真正参与课堂,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隐含教学内容的一系列任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一节阐述任务驱动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