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岁末年初,上海传媒界发生了两件大事:《新闻报》改版和《新民周刊》创刊。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促进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这两家传媒,在今年元旦正式问世之前,都推出了若干试刊,并发布了各种形式的广告和消息。这些“预演”、“预告”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不仅受到传媒界关注,理所当然也值得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健康传播研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历史为视角,通过对1991至2002年大陆主要发表健康传播相关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的回顾和分析,从论文发表年份及期刊分布、作者单位、主要研究议题和主要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本文发现: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刊登在医学、卫生专业期刊上;主要研究者为医学、卫生专业(研究与实务)人员;实证研究是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是传播效果及大众媒介的编辑、报道业务。文章揭示,传播学者的缺席是12年来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法国已故重要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并以此为框架 ,通过分析若干场域个案 ,检视了比较语境中的“媒介场域” ,并深刻剖析了法国新闻界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作为独树一帜的理论取向 ,“场域理论”已经成为当前媒介批判研究的新范式。作者在强调场域理论贡献的同时 ,也明确指出这个范式尚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目的 本文以中国和日本几家主要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它们最近的国际报道进行横向比较,从中了解两国报纸的异同,把握双方在内容、形式、结构、倾向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且,与80年代初的同类研究进行纵向比较,从中探寻变化与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发生了第一次“左”倾错误。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本文只是探讨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理论对于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影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的理论,是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逐步提出来的。“四·一二”政变后不久,斯大林以此为标志,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考察起因与目的 我国新闻学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各高校新闻院、系、专业教师们的努力。他们作为一支专门的学术研究力量,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拓展着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目的 本文以中国和日本几家主要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它们最近的国际报道进行横向比较,从中了解两国报纸的异同,把握双方在内容、形式、结构、倾向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且,与80年代初的同类研究进行纵向比较,从中探寻变化与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相似文献   
8.
韩纲 《围棋天地》2013,(1):116-116
11月22至25日.中国定西·联通杯第八届西部七省区业余围棋联赛像一片火烧云驻足甘肃定西,在漫天雪花里点燃棋迷激情。首次参加这样的高规格赛事.我心里七上八下.手捏一把汗。几天比赛下来.果然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之中,其中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自80 年代兴起的框架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已广受重视,为研究媒体与舆论关系建立了一个新典范。本文选择国内媒体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为个案研讨主题,首先对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三家电视台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探究各电视台的新闻框架。随后,我们又进行了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团体接收媒体报道的特殊框架为何。最后通过比较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了我们的预先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的特定事件时,会固定呈现此一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阅听新闻媒介报道时,也会依照过去经验表现出一定的面向,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间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