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要围绕中华美德、工匠精神、科技创新、中国方案、民族复兴、美丽中国、终身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通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级英语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其高级性,其创新模式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各个教学环节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郭沫若《卓文君》的剧本中,分别塑造了两个个性独立的女性。试图通过分析两个作品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来揭示一下易卜生和郭沫若对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最佳关联实现的过程,即听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下的翻译,同样追求最佳关联。《道德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以《道德经》的第九章为例,分析如何更好的翻译过程中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