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内容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重要的载体,是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学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语文,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
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提到: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投入深情、流露真情的时候,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学才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4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得分率为62%.(2)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3)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上均显著,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幸福感高于高中生.结论: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比负性情感多.  相似文献   
4.
默读能促进思考,帮助理解,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它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是现代人的必备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不应该废弃默读,要把它“拾”起来。使学生掌握默读这一技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走进诗歌园地,我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古诗是语文课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会鉴赏古诗是我们步入古典文学殿堂门槛的第一步.同时,学会鉴赏古诗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现在,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谈谈鉴赏古诗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探求古诗的意思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其人以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相似文献   
6.
<正>1.立足需求,评价贯穿各板块教学。各单元Ticking time的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本单元前面几个板块的教学重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将Ticking time中的评价内容适机穿插于相应板块的教学之中,并且,随着后续课时的推进,可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化学原理,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提到: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投入深情、流露真情的时候,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学才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意味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职业探索并作出积极的职业承诺,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以240名地方高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职业认同认知维度上为(3.52±0.67),在职业认同情感维度上为(3.48±0.61),在职业认同行为倾向维度上为(3.58±0.52);差异检验表明:女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高于男生;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科类>理工科类>体育艺术类;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四方面影响因素都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政府策略引导、高校主体教育和激发自身内在动力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巧红 《阅读》2024,(15):36-38
古诗教学应按照编者意图对文本进行整合。在学生课前预习中渗透整合思想,体现整合意识;通过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诗歌里的景色美和表达的情感美;最后,在比较中再次感受古诗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