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交河故城崖体风蚀效应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其作用条件的深入剖析,应用室内风蚀实验对其机理进行揭示,并借鉴风蚀实验结果以18m/s风速风吹蚀情况为例建立砂层凹进深度与吹蚀时间之间的数学量化模型;而后应用该模型对台地西北端A区崖体常见厚度砂层50年凹进深度进行预测,并与现场调查的砂层临界破坏凹进深度相结合,对A区崖体常见厚度砂层的上覆淡黄色粉土层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是21世纪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兰州是全国著名的三大地学中心之一,兰州大学地质系地质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科地质工程专业点、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硕士点与地质工程博士点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格局。新调整的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见,该专业需要夯实基础、立足长远;强化专业、利于就业;拓宽知识面,便于择业;重视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薄型窟顶的失稳原因并结合文物保护的加固原则,归纳出传统加固石窟窟顶技术的缺点,提出用钢梁吊顶结构加固窟顶的新方法,并具体介绍了该方法的加固措施和原理.结合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平共处第41窟现存情况,对加固前后的石窟窟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窟顶危岩体安全稳定,并且该加固方法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历史信息,对文物干预最小.由此得出钢梁吊顶技术加固薄型窟顶石窟,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分析古浪县境内长城的基本概况、病害机理、病害形式,提出基于地基砌筑加固和注浆加固还原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对古浪县乃至整个甘肃境内长城遗存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境内长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诸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结合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试点工程的开展,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阐述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和建筑形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发育主要病害为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严重;在加固材料和加固方案可行性试验研究方面,有的放矢,开展了加固土的抗蚀性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针对病害提出土坯砌筑托换加固地基、静压注浆加固地基、锚杆锚固、裂隙注浆、表面渗透注浆、小锚钉锚固注浆保护加固技术.分别以汉长城广昌燧和战国秦长城马家山段为例具体阐释了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6.
在对交河故城41-3亚区崖体裂隙发育特征、裂隙参数、裂隙类型以及形成机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对交河故城41-3亚区崖体裂隙注浆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新型复合材料PS-(C+F)对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这一成果对于我国土遗址的保护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及水土流失的严重威胁,遗址的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南佐遗址的保护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详尽的调査和研究,从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符合遗址自身特征的保护规划对策,进而保护遗址本体的安全性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裂隙发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如何较为精确地了解裂隙发育程度成为土遗址加固工程设计中的难题.本文通过交河故城东北佛寺裂隙加固工程中的工程量反演遗址体的裂隙发育程度,从而为交河故城其他类似土遗址建筑的加固设计提供思路.经研究,交河故城东北佛寺墙体总裂隙体积率大约为4.4%.裂隙发育程度与墙体的规模有如下大致的规律:墙体规模越大,裂隙体积相应大,裂隙体积率相应小.从墙体的长高比、长厚比、高厚比去研究墙体的裂隙发育程度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对交河故城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河故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下,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交河故城的环境主要特点是风沙大,温差大,土体耐崩解性差,矿物成分的耐风化、热膨胀系数有差异,位于新构造活动带.它的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裂隙、崩塌等,交河故城的破坏主要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交河故城赋存环境和病害的调查,分析它的赋存环境因素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认为风是交河故城破坏的主要外动力,风蚀病害是交河故城的最主要病害,风参与了所有的破坏活动;温差变化大、雨蚀、地质构造和地震是它破坏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表层土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土体中可溶盐、方解石、长石含量高,是它抵抗破坏性能差的主要内因;同时,建议可用PS材料对它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10.
交河故城病害的成因主要是风化作用,本文选用PS材料对交河故城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对原状土和重塑土PS加固前后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和抗风蚀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S加固交河故城土体后,其物理力学参数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抗风蚀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交河故城土体适于用PS材料进行表面防风化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