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天津教养院是北洋时期天津地方政府与当地新式绅商通力合办救济事业的典型救济机构,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表现在确立现代官民合作机制,经费保障纳入地方政府责任,呈现良性经营状态。但从院民教养状况来看,重养大于重教,反映了时局危艰和传统救济方式的强大惯性。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共各根据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面.而复杂多变的国内局势带来的社会动荡是根据地发展要面临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各根据地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稳固革命政权.通过梳理《解放日报》中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文艺宣传的重视,从组织架构、内容形式、演出安排、方针指导等方面齐头并进,同时...  相似文献   
3.
戏剧运动是根据地政府领导下的,利用民间戏曲形式进行政治宣传的文化改造运动,也是根据地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颇受学界重视。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成绩显著,值得重视和总结。但就总体而言,存在着研究视野不开阔、研究理论单一和研究方法陈旧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农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新政权的陌生,面对中共“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政策,往往胆怯害怕、顾虑重重,不敢立即响应,进而严重影响了土地革命的进程。面对这种困境,中共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一是向广大农民宣传、解释中共、红军及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目的;二是严肃革命纪律,树立红军的革命威望;三是宣传土地革命政策,使农民彻底明白革命道理。这些措施打破了农民头脑中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限制,解除了“落后意识”“糊涂思想”的紧箍咒,使农民明白了革命道理。在此基础上,农民的害怕心理逐渐消退,阶级观念和革命意识日渐增强,由以往的不敢要的害怕心态转变为敢于分配的斗争心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