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简要回答题示例l:应从怎样的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答案见文件)示例2:列举教师高尚师德的两项表现或师德失范的两项表现。(说清楚即可)2.策略陈述针对提供的问题描述,陈述自己解决该问题的策略。要求对陈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阐述,如教材第9页的评点与对策。3.案例讨论针对提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如管理案例、教育活动案例、教育中的个案)从教育思想、教育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案例中问题的看法,案例中展示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的评价,评价是赞赏和建议性的。如教材第…  相似文献   
2.
云正 《云南教育》2005,(5):10-12
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公共课程的教材已经使用了两年。现就学习这门课程及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公共课程的教材已经使用了两年。现就学习这门课程及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体会。一、为什么要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解读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性学习解  相似文献   
4.
1.简要回答题示例l:应从怎样的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答案见文件)示例2:列举教师高尚师德的两项表现或师德失范的两项表现。(说清楚即可)2.策略陈述针对提供的问题描述,陈述自己解决该问题的策略。要求对陈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阐述,如教材第9页的评点与对策。3.案例讨论针对提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如管理案例、教育活动案例、教育中的个案)从教育思想、教育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案例中问题的看法,案例中展示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的评价,评价是赞赏和建议性的。如教材第…  相似文献   
5.
云正 《云南教育》2003,(35):4-5
自2002年夏季起,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履职晋级培训相继推出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学习课程,其中主要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并以纲要为指导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从以上课程的培训看,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取向。一、理论学习的价值取向开始学习时教师的热情和兴趣主要集中在“课改改什…  相似文献   
6.
云正 《云南教育》2004,(20):20-23
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标志的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此来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个课改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云正 《云南教育》2005,(2):8-10
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中的一门具体课程,《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以下简称《解读与实施》)尽量兼顾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要,那么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中的一门具体课程,《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以下简称《解读与实施》)尽量兼顾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要,那么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思想进行学习与研究小学、幼儿园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确具有不同于中学的特点,有其显著的特殊性。那么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共性是哪些呢?其一,研究性学习的二重含义其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与意义其三,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其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其五,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其六,研…  相似文献   
9.
云正 《云南教育》2005,(35):24-24
示例1:应从怎样的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的紧迫性。(答案见文件)  相似文献   
10.
云正 《云南教育》2004,(2):14-15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具体课程,目的是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最终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使基础教育起好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就成为课程改革的聚焦之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