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又到了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学生废寝忘食挑灯夜读迎战高考的紧张关头。考生和家长们奋斗、拼博、担忧、焦虑,无一不期盼自己或儿女能够一举夺魁、金榜高中。做为青少年期刊的编辑,我们同样希望和祝福我们的每一个读者和每一位考生都能顺利渡过高考这人生的第一大关,博得优异辉煌的成绩。所以在高考钟声临近的时候,我们刊载了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对几位往届状元的访谈,希望他们的经验对今年的考生有所裨益。——编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自动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更倾向于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的电能。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电气设备设施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其组成越发复杂多样,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经验,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校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基础,承载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努力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使之适应新形势新趋势的要求,我们要以创新党员活动形式为载体,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叶,以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科间知识的统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21世纪以来,推进与实施跨学科教学也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抓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赋予了“跨学科主题教学”促进五育融合、落实核心素养、带动课程综合化、提升教学育人效力等多种重要使命和功能。要实现“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要求,就需要明确新时期“跨学科主题教学”必须基于五育融合的大背景和大方向,积极响应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主动追求学科跨界融合和动态生成,并通过构建“T-TRACE”实施模型,在五育融合的总体目标导向下有机整合主题、资源、活动、情境和评价等各要素,以实现“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科学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形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参加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童趣图在我国发展时间漫长,也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情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所承载的社会情感也有所差异.通过分析童趣图在不同时代蕴含的社会情感,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况相结合,阐述了以童趣图的情感寄托在新时期教育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数学思想在初等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具有起点高、落点低、背景新、方法活、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课标》的实施,为高等数学思想在初等数学领域的渗透提供了可能的空间.杜甫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些初等数学的问题,如果仅在自身范围内寻求解决,其过程经常显得繁、难、偏,而若以高等数学思想为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自20世纪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水平和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有落后时代发展的现象,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质量优劣关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做好分类评价工作。文章就高中地理开放性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在SOLO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对实际地理课程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质与修养.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20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