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1.
一、分散难点化整为零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以学生为中心,四个因素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园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教师去讲或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讲,会收到显著不同的教学效果呢?这故然是多方面的原因,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弄通教材吃透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才能妥善地组织和安排教材。就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关键问题,通常称之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己重新组织,形象而生动的教给学生。教材熟练的掌握,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产生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那部分是重点,  相似文献   
2.
1980年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生物兴趣小组诞生了。在15平方米的实验园地里,我们结合教材,做了大量的孟德尔遗传实验,于1981年研制出既不象番茄,也不象马铃薯,但都具有两者特征的植株,起名为“番马1号”。这是在讲到遗传与变异一章时,结合理论所做的实验,学生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是标志一个时代的元素之一;信息社会时代电子音乐其标志之一。中国电子音乐的创作经历了探索、创新与反思,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意识到:如果沿着西方国家的路子发展,将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方式可以是外来的、手段可以是借鉴的,但作品的内核应当体现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校168名大学生皮纹分析,表明指纹类型以斗和尺箕为最多,两者相加总数超过90%,而桡箕、弓形纹少,与南京汉族相同,指纹隆线总数男女两性间有高度显著差异,而 a—b 隆线数两性间无显著差异,atd 角有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皮肤纹理差别。关键词:指纹、指纹隆线总数、a—b 隆线数、atd 角、通贯手。皮肤纹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遗传性状,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和终生性,我国自唐代以来在订立契约或书写单据时,一般都用按手印为凭证。目前公安机关和法医学中仍广泛利用作案时留下的手纹为侦破线索。皮肤纹理学的研究在医学临床实线中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我们收集整理了168名学生的皮纹材料。想通过统计分析,找到河北省汉族人的皮纹特征。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之一,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音乐的语言记录对于对这个时代的感受,本文通过对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庄曜教授,创作风格、作曲技法、创作历程以及对所作出的贡献的论述,说明音乐艺术的创作,需要多元融合、彰显个性,他的创作也为学习作曲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是生物学第一次实验课。这次实验课效果好坏不仅影响着今后本学科整个实验课,而对陆续开课的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科的实验课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几年的教学,体会到这次实验课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为此也曾采取过在课堂上加强辅导力量,每个实验室配备两名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实验课方法的改进: 1、目的明确、步骤清楚、严格要求。实验课目的必须明确的告诉学生,必须要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改进过去重操作轻理论,特别是这次实验课有其独特之处。理论课与实验课关系不大,因而显微镜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于音乐教学活动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它给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开拓了崭新的局面,但是,我们在运用这一手段的同时一定要明确它的辅助性地位,文章旨在分析音乐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让我们的音乐教学课符合时代的需要,也不失对于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看起来是截然不同性质的两个问题。教学是通过教与学,以达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已经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科研则是利用现成的理论,去研究去探讨,根据研究的成果去验证发展或推翻旧的理论,从而总结出新的理论和见解,指导生产实践。两者结合起来是学校搞科研的方向,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是高等院校的总目标,这样可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去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P、T、C 即苯硫脲,是一种白色结晶状药物,由于含有 N-C=S 基因,所以有苦涩味、对人无毒、无副作用。过去许多研究工作,说明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个体对P、T、C 尝味能力不同。味盲(非尝味者)是对 P、T、C 高度不敏感的个体,但有的人灵敏地可尝出1/750000浓度,有的人能尝出其苦味叫做 P、T、C 尝味者,这决定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