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1.
学科教学知识(PCK)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探讨不同区域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差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上海S校教师的PCK整体水平显著高于河南W校教师,尤其在英语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及教学情境知识维度上差异显著;相比成长期教师,两地经验型老师均显示出更完善的PCK水平。文章建议中学英语教师应提高对PCK的重视度、建立不同层级教师组成的教学研共同体、开展大中小学教师一体化行动研究,关注职前和职中PCK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推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课程建设的理论历来把"评估"视为其必要环节之一,重视"评估"对整个过程的影响。Graves从社会教育情境视角提出了语言课程建设是由"计划"、"开展"和"评估"三个相互影响的环节组成的动态模式。这克服了之前"自上而下的专家模式"的不足,但是三个环节的动态循环、相互决定又给实际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带来困难,难以保证教学开展的连贯性;各个环节的分工模糊、职能混乱;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Bachman的"评测使用论证"框架(AUA)旨在指导语言"评测"的开发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鉴于语言课程建设和语言测试的理论都关注"评估"、"评测"效果的有益性和对课程建设的意义,文章在分析语言课程建设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探讨AUA框架对于语言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因而造成的不同的理解。歧义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就语言因素而言,歧义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语义层面、语法层面和语用层面。无论哪种语言歧义都是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这可以说是歧义问题的客观性。另外,语言接受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会成为产生或者消除歧义的潜在根源。文章将分析了歧义产生的三个因素,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方秀才 《中国考试》2005,(12):36-39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工具.通过对学生语言运用的抽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Bachman认为,一个有用的测试必须具备6个品质,即: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作用和可行性。其中,效度指的是测试有效性的程度.“是某项测试或测试的某个部分对它声称所要检测能力的检测合适程度”。它的验证过程回答了一项测试是否很好地履行了设计时所应达到的检测任务.是衡量测试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开设。四级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英语水平考试,社会影响大,学生非常重视。过分强调日常教学不利于学生取得理想的四级成绩,以四级考试为纲又妨碍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该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及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背景下论证在教学中渗透四级辅导的可行性。基于实验班和控制班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渗透四级辅导的教学对于提高四级成绩有显著意义,对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一定效果;实验班四级成绩和期末成绩相关性检验呈现显著相关,渗透辅导后学生英语水平和四级成绩的提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非英语专业)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目的是测量学生的语言能力,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择优选拔人才提供依据。本文对这项重要考试的质量进行尝试性评价,并为完善该项考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国情给外语教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传统的“费时低效、分割重复”英语教学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地利用英语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变得刻不容缓。依据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和他们对应的学位英语过关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探讨研究生阶段英语教学“一条龙”衔接模式的可行性。根据以上论述讨论英语教学、考试大纲与英语测试的“一条龙”何者应该先行;最后对现行的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和学位课过关考试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1年4月19日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年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绘制了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蓝图。《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