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爱勤 《寻根》2009,(3):71-73
大凡读经或读史之人,都是知道菩提树的,并多少知道菩提树在佛教中的特殊寓意。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授们就在课堂上不止一次讲到唐朝时神秀与慧能宗派之争的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依敦煌本《六祖坛经》)。虽然当时并没有亲眼见过菩提树是何物,但其中曲折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程爱勤 《寻根》2011,(3):24-30
衣、食、住、行,乃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四大要素。自古至今,凡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住宅存在,这恐怕也算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是,因为居住区域自然环境和居民群体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其住宅建造制式和方法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公元7世纪以前,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的移动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并具有较广泛地域分布意义的现象。在许多方面,公元7世纪前的移动行为远远不能与公元7世纪后移民(殖民)行为的情况相比,由于此种行为尚属于初创时期,整体看来还比较混乱,除了政府的扩张行为以外,大多还是处于自发的阶段。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存在,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应该给其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在这一时期,民间的力量要大于政府的力量,民间自发的人群移动,要大于政府遣派的人群移动,而人群移动的动因要根据不同阶段来认真分析。从民间层面而言,可能习惯、文化、经济等因素各有长短;从国家层面来讲,政治和文化因素占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宗教交往不仅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间交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促使双方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整个古代交往过程而言,历史阶段越靠前,宗教在双方交往中的作用就越大。目前学术界对于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但却少见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宗教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交往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就更加少见,诸多成果大凡将宗教归于交往的结果,而非交往的动因。本文认为,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与扶南国的交往,正处在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第一个高潮期,佛教的发展与双方交往的频繁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佛教在这个时期是导致双方交往的发生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叶调”是古代东南亚地区出现较早的一个国家。据修于汉明帝至汉桓帝间的《东观汉记》载:“(永建)六年,叶调国王遣使师会诣阙贡献。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赐其君紫绶……”《后汉书·顺帝纪》亦载:“永建六年十二月,日南缴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同书《南蛮列传》又称:“顺帝永建六年,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来贡献。帝赐调便金印紫绶。”这就是“叶调”之名在中国古籍中的最原始出现,也  相似文献   
6.
扶南,是东南亚地区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家,它是现在柬埔寨的前身,大约出现于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至三世纪形成强大的帝国,对东南亚古代史的发展进程有过巨大影响,可以说,在公元三世纪以前(包括三世纪),东南亚历史就是扶南史。但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目前史学界对于早期扶南的状况还不甚了解,许多问题还有待讨论。关于  相似文献   
7.
1984年3月,河南省孟津县文化馆征集到了一面据说是从该县朝阳乡张杨村出土的铜镜,其背纹被认为“主纹似为佛像”。该镜直径22厘米,圆形,半球形纽,双弦连珠纹纽座。背有39个铭文,按顺时针方向咏读为:“永元五年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吴胡伤里。”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老子出生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的老学研究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对促进老学研究的深入将大有裨益. 关于老子的出生地,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老子传>为最早,也最详细,后人的有关著述多是对它的诠释和补充.司马迁指出:"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传统学术界也普遍认为,这个"楚苦县厉乡曲仁里"的故地,就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全原则”是菲律宾政府提出南沙群岛主权要求的法理基础之一。其实,“国家安全原则”是一个有限自我保护原则,不可无限扩大,更不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为由损害他国的安全。“国家安全原则”从来不是,现在更不应该是一国对另一国领土提出主权要求的理由。“国家安全原则”的扩大化理论根基是被历史唾弃的国际强权政治,而不是当代社会倡导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将《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出现的“蛮里”一词,与隋唐时期出现的“俚人”一词,以至今天生活在海南岛地区的黎族混为一谈。我认为,关于“蛮里”一词的确切含义,似乎还有商榷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