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拉伍洛克是一位著名的大气科学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应邀参与了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太空探测计划,之后在1968年提出了盖娅假说。该假说提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争论最激烈的主题之一。文章简要介绍拉伍洛克的一生,重点在他走上独立科学家道路之后创立和发展盖娅假说这个过程上,以获得对这位独立科学家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具体分析了科学理论检验的基本模型和过程 ,得出结论 :以渗透理论的可观察证据为背景的科学理论的检验 ,既不能够产生确定的证实 ,也不能够产生明确的证伪。这体现了科学理论检验的不完全决定性(underdetermination)。但是 ,这并不能导致相对主义 ,只表明科学理论检验的相对性和科学理论真理的相对性。为此需要我们对反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进行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创新到环境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忽视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此在很多时候导致环境破坏,造成经济上合理生态上不合理的状况,为此必须从技术创新走向环境技术创新。从内涵看,环境技术创新有多种,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较,许多时候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优势,为此,需要建构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环境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章对“科学语境”、“科学修辞”、“科学隐喻”相关论文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中国关于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概况:这三个主题研究的时间较晚,而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主要是个别学者从事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山西大学已经形成了团队研究的态势,是我国在这三个主题研究上的重镇,在郭贵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研究团队成员在上述这三个主题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戴蒙德(1975)提出群落聚集整体论-决定论,得到其他生态学家支持(1977—1979),同时也受到以森博洛夫为首的群落聚集还原论-随机论质疑(1978—1980),认为前者是错误的,应采取"零假说-证伪原则"来展开认识。这一观点受到整体论者的批判(1980—1983),指出构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零假说"是不可能的,康纳-森博洛夫程序存在缺陷,应改进"零模型"以获得实在性认识。随后,康纳和森博洛夫(1983)做出回应,并走向精致的证伪主义,进一步完善"零假说-证伪原则"。随着争论的延续,对立双方(1984)都弱化了先前论点,认为完全的整体论-决定论与还原论-随机论并不可取,"零假说"可用,值得争论的是贯彻的技术细节。新世纪后(2009—2015)复兴的争论朝向这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运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考察反思了大卫·格里芬等提出的后现代科学所依据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样的后现代科学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分析了 绿色绿党"和 红色绿党"所提出的摆脱生态危机的政治方案,认为: 绿色绿党"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新生产力,主张以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用区域自治代替民族国家、用稳态经济代替工业经济、用软技术代替硬技术,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红色绿党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此进行改革,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他们的主张应该具体分析,以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政治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想成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具体探讨了科学哲学领域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对于科学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以及科学真理的意义,而且还探讨了这样的转向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