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东经济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正面临着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新技术、设备引进等迫切问题,亟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而广东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种种矛盾与问题,需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出发,作深刻反省,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发展高职教育,以适应″十一五″规划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方学发育尚未成熟,不少问题见仁见智,难以定于一尊,以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15年研究工作为例,将其成果《珠江文化丛书》划分为珠江文化发展史、珠江海上丝路历史文化、珠江文化门类、珠江文化产业、珠江历史名人,以及珠江文化的自然、人文基础研究六大类。据此,以珠江学为出发点,得出地方学的研究对象应为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某一地理单元,研究内容为其相应区域的文化。研究对象决定研究任务,在于为解决区域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地方学属于区域科学的范围,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科学,应采用文献资料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为地方服务作为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宗旨。这些要素的整合,构成地方学的研究内容和架构体系,可供地方学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获取信息资源和克服空间距离的手段正发生巨大变化,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由此被丰富以更加宽广研究内涵和方法突破,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在区位、空间结构、野外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挑战。在这个转捩点上,笔者从科学哲学和地理学发展历史经验出发,认为网络技术促进地理研究方法更新进步,但不能否定、替代传统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作为文化载体视角,阐述人口迁移与汉文化成为泛珠三角主流文化的历史过程、文化特质和 风格,以及文化类型差异的相互关系,并以各省区和民系汉文化特征为例,指出移民原文化与移居地文化结合是新 文化产生和创新的主要动力。应重视在新背景下泛珠三角移民所带来的文化效应和整合问题研究,为实现泛珠三 角经济联合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广东以破坏森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和当前环境污染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整治环境、掀起生态文明运动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经典论述基础上,从岭南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的经验和教训中可见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而遭到大自然报复和惩罚,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与自然生存的主要根源。建立岭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生态文化模式的选择,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是我国最大侨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华侨文化,具有中外文化融合的特点和优势,除在侨乡传播以外,主要通过人员往来、语言文字等方式,向海外传播思想、饮食、风俗、娱乐、教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鸦片战争之前,其主要向东南亚传播,战后则广泛传播全球,在各个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记和影响,并建立以唐人街为代表的文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海洋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物质、制度、精神等文化层面的景观风貌、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这些文化要素地域组合所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基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陆相互作用,形成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外向、开放、冒险、崇商、多元、包容等特质,南海海洋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和当代改革开放有重大贡献,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可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根据人地关系相适应原理,在探讨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基础上,阐述了贵州林业谚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内容、特点、价值,提出继承和发展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的对策和措施,为弘扬贵州生态文明谚语所蕴含绿色文化和建立生态贵州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持,对改善贵州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和各类教徒入粤,其与当地族群的矛盾时有发生。在表面的经济利益之下,深层根源在于彼此之间文化的差异。包括外来工为适应地理环境采取的文化方式、饮食、技艺、制度、精神等文化要素不同所致,并由此产生基于外来工就业的地区和行业结构不同而扩大文化差异、民宗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管理乏力,以及文化安全等存在问题。就此提出建立应对矛盾的预警机制,管理模式创新,加强文化认同和职业培训,扩大相关宣传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