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机选取187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青少年社会创造性与评价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评价条件下青少年的社会创造性高于有评价条件下的青少年;评价与成就动机在社会性问题解决的流畅性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评价条件下避免失败型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流畅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解决社会性问题的内部动机,避免不适当的外部评价,对避免失败型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3.
早期依恋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依恋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早期儿童依恋的安全性。近年来,研究者从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入手,进行了行为层面、依恋表征层面及综合两者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某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今后仍须加强适用一般儿童与特殊儿童干预方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分层取样的方式选取541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性问题(故事)情境和SCL-90,考察了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策略的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适当性、有效性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可抽取发散思维能力和适宜性两个主因素,累积解释率为89.68%;(2)创造性的社会问题解决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相关;(3)计算机专业在SCL-90上属低分组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显著高于高分组,管理专业学生问题解决总体上显著高于艺术和计算机专业。专业类型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特定专业(如管理专业)的训练更可能改善创造性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适宜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修订UCLA的简化版问卷ULS-8。将ULS—8问卷翻译修订之后,随机抽取武汉市4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修订的ULS-8问卷是单因素模型,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大一学生孤独感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家庭关系对留守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影响,研究选取66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关系质量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考察在不同留守状况下,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状况的青少年的祖孙关系存在差异,但是在亲子关系、自尊和社会创造性上差异均不显著;(2)亲子关系、祖孙关系既直接影响社会创造性,也通过自尊对社会创造性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9.
创造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观经历了一个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创造系统观包括创造力的系统构成观和创造力的系统运行观。它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力的“合力”,创造是多种因素,包括创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征、人格倾向与环境或情境因素等共同影响的活动。该观点对开展多元化、系统化的创造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人格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机选取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一般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水平可正向预测、精神质可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2.低社会创造性的儿童精神质倾向较高,更内向,高社会创造性儿童相反.培养儿童的社会创造性,需要降低其精神质倾向,提高外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