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概况。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设立的。当时的基本情况是: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实习条件满足不了基本要求;图书资料难以为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陈旧,教材落后;报考基础学科专业的优秀考生逐年减少,基础学科专业毕业生出现结构性过剩。这些状况引起了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和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不安。为了保护和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1990年原国家教委决定从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中,选择部分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相似文献   
2.
孙晓兴 《科学学研究》2007,25(2):381-384
从综合分析的角度,阐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历史背景和总体情况,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身具备的优势条件。指出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初期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坚持规范的定期评估制度;并随着科技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评估方法、规则和指标体系,日益注重评估导向,倡导并实施质量评估,从而促进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接受科技部的委托,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实施了对工程与材料科学52个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根据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将实验室分为两个大组,工程学科29个、材料学科23个分别进行。评估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在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中国科学》于1950 年创刊40年后,又一全国性综合自然科学学 术期刊——《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中、英文版双月刊同时于1991年问 世。四年来,不仅中文版在全国各邮局发行,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发展历程中的学科布局问题,对实验室建立初期学科布局存在的不足、发展中进行的调整,以及学科布局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合理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根据苏步青、朱光亚等11位科学家的建议,经江泽民主席批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现已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一个专项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此项基金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基金制管理的优越性,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接受科技部的委托,并根据科技部新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于2004年3—5月组织实施了化学科学领域的30个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参加此次评估的实验室构成为: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12个来自教育部、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也为支持和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国家计委从1984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卫生部等所属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来利用世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指标体系,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个部门重点实验室6年来工作的全面检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法的探索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综合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法、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从建立初期到目前阶段的改进过程,评估方法在评估实践中不断探索、修订与完善,促进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行.总结和归纳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