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一致,对知识产权法学的体系化具有不利影响。从传统民事权利对象的界定方法来看,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和信息,是有价值、可再现并与现有知识、信息相区别的知识和信息,具体包括作品、专利技术方案、商标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结合权利的本质可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利用这些知识信息所生之利益。权利客体的财产性和权利对象的独特性,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一类民事权利的二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一致,对知识产权法学的体系化具有不利影响。从传统民事权利对象的界定方法来看,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和信息,是有价值、可再现并与现有知识、信息相区别的知识和信息,具体包括作品、专利技术方案、商标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结合权利的本质可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利用这些知识信息所生之利益,权利客体的财产性和权利对象的独特性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一类民事权利的二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专利法中,发明与发现的区分是确定一项智力成果是否具有专利性的基本前提。在涉及基因专利保护问题上,尽管许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对基因的专利保护,但有关基因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的争论却并未停止。通过对发明与发现区分的变迁分析,我们认为,在确定基因专利性时应淡化发明与发现的区分,采用专利“三性”标准为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4.
5.
实施专利是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的基本规定,但因专利技术本身不具有商业可行性以及专利权人故意或懈怠等原因,实践中大量专利并没有实施。将专利付诸实施是早期专利保护实践中权利获得或维持的必要条件,但在整个20世纪中,随着专利政策的改变以及由此而来的专利私权观念的加强,专利是否实施与专利保护之间几乎没有关系。在专利权数量剧增、专利诉讼由消极防御转向积极进攻以及生产的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量专利不实施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与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宗旨相悖。为此,应通过改造强制许可程序、鼓励专利经营实体发展、还原专利申请和维持的市场结构等多种措施,促进专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介绍了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并通过成矿时期、成矿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找矿标志,更新并扩大了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有如是说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来体现这一要求呢,现就我个人的教学所得来谈谈,与大家共享并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自我攻防法     
如何提高在武打中进攻与防守的能力呢?除和同伴一道对练推敲之外,进行自攻防练习,是一种有效途径。它能设身处地体验攻防双方的技法实际、武打推理和身受手感等。这样,既可以琢磨自己的攻守方法,又能够推敲对方的武打行为,全面思考双方攻守变换、相互克制的战略战术,做到“知己知彼”,从而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保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教学及其质量评价较之专业课而言独立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忽视。从质量保障角度看,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存在地位边缘化、教学实施与课程目标契合不够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事实缺位等问题。由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向知识产权教育回归,进而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质量保障视角下该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配套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综合措施,确保该课程为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提供支撑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七)》从罪名、罪状、法定刑以及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等方面对偷税罪进行了重大修改。从理论上对偷税罪的危害行为、既遂标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等予以解释,以探究立法原意、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