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国内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论"和"意境论"没有区别,对此,论文从《〈人间词乙稿〉序》和《人间词话》进行分析,得出王国维的"境界论"是在其"意境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境界论立足于中国传统,融合了西方的理论观点,从而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从充满冷漠、仇视、暴力、死亡的怪异的父子关系,到善良坚强,关爱呵护血浓于水的舐犊情深。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革命,本文论述了余华作品中的种种父子关系。从这些关系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余华及余华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阮崇友 《文教资料》2014,(26):18-20
店名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既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质,又有区别于其他应用语言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修辞运用、语汇特征、文化意蕴、审美特质等角度,对昆明市茶馆名称进行分析研究。修辞手法在茶馆命名中的运用使得店名含蓄地传达出丰富的文化意蕴;词汇的丰富多彩使得茶馆店名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特征;独特的审美特质使得茶馆店名具有丰富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充斥着一些灰色元素,这些元素通过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作品围绕权利、金钱、女色等一些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外在物欲展开,呈现出人性的灰暗和扭曲。人物的自私、冷漠、孤独、残忍……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阴暗,和作品所特有的社会环境所呈现的孤独感和荒凉感,这些都是构成作品灰色元素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昆明话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其生动性,这种生动性可以从方言语音中来挖掘。本文从语音的角度来分析昆明方言的生动形式,以期提高人们对昆明方言生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阮崇友 《科教文汇》2014,(32):33-36
现代教学提倡多重对话,尤其是语文教学,新课改推行这几年以来,教学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多重对话推行也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教师、学生和文本。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多重对话的障碍,指出症结所在,以使教育者正确理解多重对话,认识到多重对话存在的障碍,并对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新时期散文文坛上独具特色。本文从汪曾祺散文的题材特色,即人物散文和游记散文两类来全面阐释汪曾祺散文之美。其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淡质朴的文风和娓娓道来的笔调,迅速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人倍感亲切、温馨,洋溢着"人性美"的情调。其散文致力于表达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构筑自然纯朴的理想境界、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阮崇友 《文化学刊》2015,(3):206-209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方言研究对于探讨蕴含于该方言背后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透视其民族心理结构等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围绕语法对昆明方言词进行研究,以揭示昆明方言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9.
阮崇友 《教学随笔》2015,(4):171-172
《红楼梦》为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作家的身世经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使萨满观念信仰渗透于《红楼梦》的创作中。文学作品的"包容性",使萨满教的信仰观念在艺术的升华中与汉民族文化在小说中相互渗透和吸纳,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红楼梦》深受满汉民族所喜爱。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遵循情感逻辑变异化的语言,是作者和读者去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以其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