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概述了区域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并讨论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因素。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就如何建立开放经济系统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基础性工作数据资料的汇交与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对于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 国家科技投入的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资料尚未得到 有效的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的总体流程, 然后论述了数据汇交和规范化整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最后开展了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实践。本文的研究 思路对于国家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数据资料的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遥感手段精确监测马铃薯种植面积是稳固马铃薯主粮化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保障。本文以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兴隆镇为研究区,选用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借助ENVI平台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 土地覆盖分类模型,应用于研究区的马铃薯等作物分类研究。以landsat8 OLI7个彩色波段作为输入,不断调节分类参 数,最终确定了最优分类网络结构。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法马铃薯的分类生产者精度为94.22%。研究表明,BP神经 网络分类方法是一种手段灵活、结果较准确的马铃薯遥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黑龙港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力机制,提出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三要素,从而以此将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划分为积极型与消极型两种类型,并明确指出:积极型转移应是当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以1985年、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和2003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点在规模、数量、占用土地面积上是增加的,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在形状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形状的不规则发展状态;②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数量、分布的密集程度、占用土地多少等,在农业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的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区均大于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开发历史短暂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③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最初与农业自然条件、开发历史密切相关,在其后的变化过程中,较多的受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人类活动、城市发展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县域内集镇群体及其结构特征,特别是对集镇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从而对我国农村集镇的发展与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非农化过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侵吞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其在1993年~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高产田的空间关系及由耕地非农化所导致的粮食减产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面积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辽宁省和吉林省耕地非农化区域分别呈“云片状”集团式和平行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而辽宁省绝大部分耕地非农化区域都是上等地;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少,而且主要占用的是中下等地;③粮食高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辽平原,耕地非农化严重区有近50%分布在高产区,吉林省高产田受耕地非农化影响最严重;④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吉林省占总量的59%,而东北三省减产的粮食可以供给500×104人1年的口粮。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旨在对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从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与内容、评价指标的类型与结构、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加以重视的有关问题,对可持续农业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