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非农化过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侵吞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其在1993年~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高产田的空间关系及由耕地非农化所导致的粮食减产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面积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辽宁省和吉林省耕地非农化区域分别呈“云片状”集团式和平行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而辽宁省绝大部分耕地非农化区域都是上等地;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少,而且主要占用的是中下等地;③粮食高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辽平原,耕地非农化严重区有近50%分布在高产区,吉林省高产田受耕地非农化影响最严重;④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吉林省占总量的59%,而东北三省减产的粮食可以供给500×104人1年的口粮。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承德县是一个农业县.而且地处山区.在学校布局大调整之前,这个县的教师队伍状况同全国众多农业县差不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分不利.县教育局在以大决心、大魄力、大智慧完成了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各校的办学水平趋于均衡,在这个基础上,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步入幸福、和谐的新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的耕地中,五等地增加数量最多,一等地增加数量最少;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总产净增加了0.52×104t。其中耕地减少使本地区粮食总产减少了39.09×104t,二等地和三等地的减少对粮食总产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分别占粮食总产减少总量的28.36%和44.82%。同时增加的耕地中,二等地的增加对粮食总产增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本区粮食总产增加量的44.53%;④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平衡。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了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中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自然质量大都处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耕地投入水平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中高产田的粮食单产与适当的社会经济投入有很大关系,而低产田的耕地自然质量对粮食单产具有较大影响。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是目前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次研究为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